聊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聊城发展成就巡礼之二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金号集团纺纱车间。□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玉东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70年卧薪尝胆,70年奋发图强,70年流金岁月……70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给聊城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带来了历史性巨变。回眸70年光阴,聊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方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年,全市工业增加值.92亿元,年至年实现年均增长12.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比年提高了4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89.0∶5.7∶5.3优化为年的9.9∶49.1∶41.0。如今,走进聊城各个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生产车间,到处是一片繁忙火热的生产景象,一系列重大项目施工建设、机器设备轰鸣运转、现代化生产线有序作业……聊城正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曲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激昂旋律正在鲁西大地上激荡回响!农业市向工业市转变住在聊城古城区东南片区的居民们都会对那里的一个红砖烟筒记忆深刻,在烟筒脚下,有一个占地1.2公顷的老旧厂区,厂区主道两旁长满高大的树木,厂房门口被低矮的小树苗堵住。这些荒芜景象,告诉人们这里已停产多时,而这里就是聊城城区第一个工业企业所在地——裕民铁工厂。说起这家企业的历史,在厂里工作了半个世纪的李玉明如数家珍,“裕民铁工厂年正式挂牌成立,在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工厂几易其名,企业性质、生产产品等都发生较大变化,曾经凭借农具机械等一系列产品,支撑着近半个世纪长盛不衰。这个聊城城区最早的工业企业,已完成了既定的生产使命,历经半世纪风雨的老厂房,如今作为文化博物馆、文化沙龙性质的场所存在,继续见证聊城将来的发展进程。上世纪50年代,临清的轴承产业在烟店镇起步,并于年建立了第一家轴承厂。福建厦门人蔡梅贵30年前只身来到烟店“淘金”,见证了烟店轴承加工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由零散到集中、从家庭作坊式向规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的发展历程。“原来靠手工加工轴承,效率低下,产业规模小。现在,烟店镇产业集群轴承加工及配套企业大约有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蔡梅贵说。工业强,经济才强,发展才有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壮大工业,膨胀工业经济规模,工业发展逐步从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市向工业市的转变。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年的45.3倍,实现年均增长10.0%;利润总额是年的48.7倍,实现年均增长10.2%。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聊城的工业更是满目疮痍,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占全行业的比重很小,年全市只有家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作为聊城城区第一个工业企业,裕民铁工厂“家底甚薄”——就靠三盘烘炉起家。据了解,当时厂里生产条件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以拉风箱、抡大锤为主。现在,厂里大部分人仍时常提起“三盘烘炉起家”,来形容当年的简陋。改革开放使聊城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通过企业改制、改组,工业企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工业成功实现了重大突围,园区工业迅速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重点企业茁壮成长。茌平区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革命老区,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沙质土壤,种粮产量低,境内马颊河横穿而过,速生丰产林郁郁葱葱、挺直秀丽,生态宜人。但由于地处偏僻,历史上的菜屯镇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年前后,菜屯镇开始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短短十几年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超30亿元,菜屯镇也借此成为聊城市第一个农民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乡镇。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市工业生产能力扩张提升,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产品的品种结构和技术性能向高科技含量、精细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全市生产布6.96亿米,是年的42.5倍;生产纱34.47万吨,是年的21.7倍;生产汽车3.59万辆,而年仅生产69辆;生产机制纸.16万吨,而年仅生产吨。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生产技术迭代更新,涌现出信发集团、东阿阿胶、时风集团、鲁西集团、祥光铜业、中通客车等一批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化工、汽车、食品等多个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七十年的时间,聊城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时风集团生产车间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费维扬院士、葛昌纯院士两家院士团队落户茌平;东阿阿胶实施胶类中药全流程协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打造智能阿胶工厂;中通客车实施工业4.0战略,加快建设基于产品定制化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鲁西化工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园区建设,成为全国行业标杆;时风集团推进机器换人,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凤祥集团实施可追溯食品深加工项目,打造千亿食品产业……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聊城与全省同步,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并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放在了重要位置。智能制造在不断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新动能。在聊城(杭州)“双招双引”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山东首个阿里云创新中心(聊城产业基地)落户高新智汇谷(聊城),其规模目前居全国之首,致力于打造山东首个、聊城领先、影响鲁西、辐射鲁冀豫的“高新·智汇谷——阿里云创新中心”。年,全市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其中“延链、建链、强链”项目90个,完成投资亿元。6家企业列为国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新增上云企业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家、创新孵化企业22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件,增长12.5%。电气机械、医药制造、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9.2%、12.2%和10.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我市着力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传统产业集群,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可持续快速发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过去,70年的砥砺奋进,聊城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加快聊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九大产业落子布局、全面展开,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以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展现新作为、塑造新形象、开创新局面!□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培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