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将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上半年具备新冠病毒等检测能力
山东省今天(5月19日)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到年,完善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全省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意见》要求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以传染病为重点,优化哨点监测布局,扩展疾病监测种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强对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提升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今年9月底前,建成公共卫生大数据运用平台,初步实现疫情风险研判和预警功能。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优化省疾控中心设置与职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占比,推动疾控与临床密切结合,提升对全省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的业务管理能力。省、市两级疾控机构要加强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对区域重大疾病防控的应用性技术研究水平。县级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组织实施、指导评估。力争利用3年时间,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年6月底前,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强化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职能,提高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能力。
到年,空气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和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以市为单位全覆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放射性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县为单位全覆盖;饮用水监测以乡镇为单位全覆盖。
为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增强救治能力,《意见》要求年年底前,省及各市医院设立不少于50张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强ICU能力建设,承担重症救治任务。
年年底前启动建设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青岛、菏泽设立分中心,总床位规模不低于张。各市要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一所达到三级医院。力争到年,全省传染病临床诊疗规模达到1万张床位以上。
年年底前,在济南、青岛、烟台、济宁、聊城、临沂、滨州等市完成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设置,逐步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紧急救援网络。(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凯报道)
相关新闻
医疗救助、人才培养、物资保障……
完善防疫机制,还要干这几件大事
5月19日,山东省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对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安排。
年年底前,完善全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提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功能和医疗救助托底功能。年内实现医院乡镇(街道)全覆盖,全省异地住院联网医疗机构达到家。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在“泰山学者”等评选中,对公共卫生人才单独核定名额。落实疾控机构编制标准,到年以县(市、区)为单位空编率不超过5%,保障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
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首席专家。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公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实施疾控人员岗位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开展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用3年时间将县级疾控机构骨干人员轮训一遍,确保每个专业有2名以上技术骨干。完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充实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一般应具备医学相关专业背景。各级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纳入本级预算保障,并在保障政策上予以倾斜。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符合疾控机构特点的薪酬机制,对各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绩效管理。基层机构人员医院同职级人员水平。建立健全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保障机制。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年年底前,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物资纳入省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到年,建立以省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为核心,以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储备为支撑,以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产能储备为基础,以医疗卫生机构实物储备、社会捐助捐赠和家庭储备为补充,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消耗医用物资上限不少于1个月进行物资储备,适时倒库更新,确保物资质量。
对于提升基层防控能力,《意见》作出了详细部署。乡镇(街道)要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将学校纳入防控重点场所,医院集中建设,增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治疗能力。推进实现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和建设具备隔离条件的发热诊室。设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县管乡用”等方式,到年,为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2个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全域创卫,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到年,全省国家卫生城市(含进入评审程序)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县城比例达到80%,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25%,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