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朝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李渊有三子一女。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四子元吉。建成、元吉酒色畋猎为先,勾结宠妃毒害李世民。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射杀太子建成及元吉,实属自卫。唐朝从建立至统一,运筹作战全赖李世民。李渊宠信建成,猜嫌世民属中人之资。两个月后自惭退位,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
唐朝的统一
年唐太宗发大军征讨朔方的梁师都,梁为部下所杀,以城降唐,至此全国统一。
唐的疆域广大,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唐前期的政治、军事、法律、科举等制度因循隋制并加以改进,比隋制更完善、周密。
中央机构主要为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三省中中书省和门下省为中央决策机构。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副称中书侍郎,下设中书舍人6人。从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们议决之事由中书舍人拟成诏令。
在起草诏令过程中可相互讨论,并允许各执己见,但须署名。诏令拟好后由门下省审议,如认为不当可驳回中书省重写。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其下有待郎、左散骑常待、左谏议大夫、给事中。诏令被审议合格后,由侍中向皇帝进呈“画赦”,表示已被认可,然后转交尚书省。尚书省为执行机构,长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此后尚书令只存官名从不实授。长官实际为左右仆射。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责范围与隋朝六部相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各部下设四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
一台为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成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九寺、五监,皆为事务不杂的执行机构。
地方政府分州县两级。年有州、县。州官叫刺史,县官叫县令,其下设有若干属吏。在边远冲要地区设都督府,长官为都督,兼管军民行政。唐太宗继位后,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10道,唐玄宗增为15道,道设巡察使,监督州县官吏。唐太宗很重视地方吏治,尤重刺史这一级。他把各州刺史的姓名写在屏风上,记下他们的功过,以备升迁。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保、邻。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在州县城,设坊,城外设村。里正、坊正、村正负责检查户口,督促赋税,摊派徭役,维护境内治安。
唐朝沿袭前朝的府兵制。兵士从下级官僚的子弟、一般地主和富裕农户中挑选。20岁入军,60岁免役。平时,府兵在驻地从事农业生产,冬季进行军事训练。按规定,要轮流到京师宿卫与戍边,遇有战事,要出征作战。战事结束,即解甲归农。
兵士不服徭役,不纳租调,但无论到京师宿卫、戍边或出征,要自备兵甲衣粮。将领由中央临时委派,战事结束,将归于朝。年全国设置军府个,每一府统领兵士千人左右。兵府设在州县,但关中一带因系京城所在,设立的兵府极多,约占全国兵府的百分之四十。接近关中的河南、河东,也有许多兵府,目的使中央政府随时能调集重兵,保持强大的镇压力量和国防力量。兵府又叫折冲府,长官叫折冲都尉。其下有校尉,辖人,叫团。50人为队,有队正,10人为火,有火长。府兵之外,还有保卫皇室的禁军。
遇有大的战事发生,政府临时召募民丁,令其出征。名将薛仁贵就是募兵出身。
《唐律》至太宗时修订完成,共条。高宗时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逐条加以解释。此书为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法典。唐律大体沿用隋律,集中地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它把人民起义、触犯皇帝尊严、不孝父母、伤害官长和师长等列为“十恶”,决不宽赦。对于农民中隐瞒户口、诳报年龄、私度入道以及不按期缴纳租调、服徭役的,有轻重不同的刑罚。不过,在重刑定罪上,唐律比隋律有所减轻,如把绞刑罪五十条,皆免罪而断右趾,后太宗愍民受刑之苦,已改为加劳役流三千里。其他变重为轻者还很多。
对贵族、官僚犯罪则可减、赎或以官品折当。可对部曲、奴婢犯罪严惩,主人可任意殴打奴婢、部曲,如有意侵犯主人,可殴之致死。平民侵犯贵族,要加重处罪。为培养和选拔官史,唐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但更完备和扩大。京师有由国子监统一领导的六种专门学校,共招收学生2多人,多为官僚子弟,平民子弟只占少数。学习课程除专业课外,儒家经典为必修课。每年冬月,中央各学校把毕业生送吏部参加考试。
各州、县也办有学校,并允许私人办学,都由州县保荐参加吏部的考试。考试科目多种,以明经、进士,尤以进士最受重视。明经主要考帖经,束缚了人的思想,但录取率达十之一二;秀才科主要考诗赋,虽属浮文,却可自由思考,自南朝以来深受读书人喜爱,考进士科的人特别多,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身,及第人数只百人中取一二。两科难易悬殊,唐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因进士及第易于飞黄腾达,视为“士林华选”,甚至“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事前要经官府严格审查,作坊主、商人、部曲、奴婢以及受过法律处分的人的儿子都不能参加考试。农民可以参加,但由于生活贫困,能够读书应试者不多。显然,科举制度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但其选拔的范围比九品中正制度广泛一些,方法公正,难以殉私,一般地主子弟都有应试资格,这对消除当时门阀士族残余势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唐太宗和大臣常常讨论如何从农民战争推翻隋朝这一事实中吸取教训,以炀帝为镜警戒自己和臣下。提出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明白“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因此“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不欲夺农时,其可得乎?”唐初君臣在“安人宁国”的统治思想指导下所制订的种种政策,其出发点就是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使人民在战乱之后能够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李渊时期,为使新建立的唐政权在斗争中赢得支持,以关陇军事贵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吸收了不少隋王朝的遗老遗少和各地士族的代表人物。唐太宗当政后,为扩大政治基础,使其富有生气,斥退了少数保守官僚,选拔了一大批普通地主知识分子人阁。
这些人中有参加过农民战争的,如李靖,有来自太子建成的旧属,如魏征,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如马周。他们既熟悉历代兴亡史实和封建思想家治国治家思想,又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办事效率较高,处理政务接近实际。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魏征“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李靖“才兼文武,出将人相”,温彦博“敷奏详明,出纳惟允”,戴胄“处繁理剧,众务必举”,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各有所长,皆一时之俊。
唐太宗赞赏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说,倾听不同意见,择善而从,这是很不容易的。王珪、刘洎、马周、魏征等多次犯颜直谏,尤以魏征先后直谏余条,多次据理力争,弄得太宗下不了台。但唐太宗也常利用机会向臣下提出要求。
魏征举例说炀帝的酷吏於于澄审案中严刑逼供,要把涉嫌的0多人全处死刑。大理寺丞张元济复查后认为除5人外余皆不致死,可又不敢上奏,结果0多人全被杀死。唐太宗乘机向大臣们说:这不但说明炀帝无道,臣子们也不进忠言。君臣如此,岂不亡国?希望你们引以为戒。
年益州地方官奏称僚人反叛,请派兵进剿。太宗不许出兵,说:僚人世居深山,有时出来掠夺,相沿成习,不算反叛。地方官如妥善处理自会相安无事,岂可妄动干戈,难道他们不是我的臣臣民么?中国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中国,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族,各族间很少有战事。许多独立部落前来归附,尊为“天可汗”。
唐太宗在位23年(年-年),年号贞观。历代史家视贞观年间为太平盛世,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上述记载颇多溢美之辞,但贞观时期朝政清明,经济恢复较快,社会秩序稳定,应该是事实。
贞观后期,太宗逐渐放弃了轻徭薄赋政策。魏征说他宫殿营造多了,听不进劝谏了。马周也上疏说:营缮不休,加重了徭役,“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太宗晚年自己也承认:“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官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叫太子不要学他。
年太宗死,高宗继位。高宗有头昏、目眩之症,政事多由“素多智计,兼陟文史”的皇后武则天裁决。年高宗死,中宗继立,两个月后被废,另立的睿宗为其手中玩物。大臣、宗室对武后的专政十分愤怒,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年宗室诸王在博州(山东聊城)、豫州(河南汝南)起兵,由于中央兵力强大,两起变乱很快被平定了。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以洛阳为神都,降睿宗为皇嗣。武则天是中国史上仅有的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在镇压徐敬业变乱之后,放手打击政敌,大兴告密之风。任用酷吏20余人,诛杀宗室及大臣各数百人,刺吏、郎将以下被杀者不可数计。与此同时,对正在兴起的庶族地主势力大加扶植,他们对关陇集团把持朝政,贵族子弟借荫得官十分不满。武则天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要求。年她通过高宗下诏修《姓氏录》,后族列第一等,军品得五品者列入士族,这就打破了庶族与士族的界限,提高出身低微的官员的地位。
大量选拔庶族地主做官,在她和高宗当政55年中,录取进士多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较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贞观23年中共录取人)。首创由皇帝策问举人的殿试,以示重视。置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又下令官员和百姓自己举荐自己以求进用,还派存抚使10人去各道搜求人才,各地举来之人一律任用,称为“试官”。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者,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务取真贤实才,名臣狄人杰及唐玄宗时贤臣姚崇、宋璟、张九龄等,皆是在此时提拔起来的。
武则天的优抚与严厉结合的政策,改变了官员的成分,以宗室贵戚、元老重臣为核心的统治集团,被新兴的庶族地主和武氏集团取代了。她重视生产,轻徭薄赋,拔用贤才,善于纳谏,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继续向前发展,可说是贞观时期的延续。但她也是个有很大消极面的人物,大搞特务政治,冤杀了不少好人。放手招官,加剧了官僚机构的膨胀,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兴修多处宫殿,建明堂、天堂、铸九鼎、天枢,又自称弥勒佛转世,到处建寺造像,浪费无度。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矛盾。
吉兴
武则天当了15年皇帝,前后专政40多年。年她82岁得了重病,宰相张柬之联合卫队统帅李多祚发动政变,逼她把帝位让给中宗,复唐国号并把政治中心移回长安。不久,武则天就病死了。
中宗懦弱无能,被韦皇后毒死。中宗之侄李隆基率禁军杀韦后承立父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年李隆基继位,这就是唐玄宗。
早年的唐玄宗在贤相姚崇、宋璟等人辅佐下颇有作为,首先裁汰冗官和闲散机构,强调以才以功授官。规定京官中有识的出任都督、刺史,选都督、刺史有政绩的人京为官,改变了过去重京官轻外任的习气。
玄宗还亲自对吏部选用的县令加以复试,结果有45人不合格被淘汰,又令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定升降。其次,针对食封贵族对封户敲诈勒索和进行高利贷盘剥造成封户破产逃亡的情况,,规定封户的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送至京师,封家在京师领取,并采取措施减少封家的封户。那时许多富户强丁削发逃避役税,玄宗下令淘汰僧尼,强使还俗者10人,并规定不得新建佛寺佛像和抄写佛经。
年和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发生严重蝗灾,玄宗派专使督促各州县大力捕杀蝗虫,减轻了虫害。并在各地大办水利,大兴屯田。针对土地兼并和农民逃亡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帕玄宗派劝农使到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经过几年努力,共括出客户80余万和大量被占公田。
唐政府对这些客户每丁税钱,免租调徭役6年,并由州县安置在均田土地上。这一措施减轻了社会占田不均的情况,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结语
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生产发展,唐朝进人了全盛时期。玄宗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年-年),历史上称“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