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抢占制高点创新走在前
TUhjnbcbe - 2024/10/3 19:11:00


  □侯婷徐宁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根据威海配电网和‘源网荷储’资源情况,前瞻性开展了蜂巢结构电网研究和探索,威海‘精致电网’建设的理念和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相关技术应用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7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在威海参加“蜂巢立体弹性新型能源互联网结构及示范应用”研讨会时说。


  国网山东电力积极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落地,先后开展了党建统领新高地、大电网运行新高地、“精致电网”建设新高地等4批28个新高地建设,全力抢占97项专业制高点,累计有项典型经验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8项成果入选国网“三个标杆一个示范”,新高地建设经验做法被评为国网管理提升“标杆模式”。


  构建多维防御体系


  守护山东电网安全


  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立足山东实际,牢牢守住大电网安全运行底线,处理好“双高、双峰”电力系统源网荷协调问题,全力建设电网安全防御新高地。


  国网山东电力从配置、策略两个维度推进传统电网“三道防线”升级。实现了线路保护双差动率、母线保护双失灵率、备自投配置率“三个%”;深入开展老旧设备治理工作,设备更健康,电网更安全。在控制策略方面,部署了国网规模最大受端安控、大功率缺额、无功电压紧急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控制万千瓦负荷,电网风险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在配网专业首创“出线+分支首端+分界”配网三级保护模式,获评国网典型经验。


  “通过此次配电网分级保护模式改造,我们实现了‘用户故障不出门,支线故障不进站’的目标,故障可以就地隔离,最大限度缩小了事故停电的影响范围。”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王安宁介绍道。据统计,配网三级保护模式实施以来,主线跳闸率降低63.4%,减少停电万时户,民生用电得到更好保障,配网故障迈入“精准隔离”时代。


  在传统电网“三道防线”基础上,国网山东电力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外防与内控结合”,构筑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第四道”防线。他们开展网络及安全防护设备集中配置,优化新上设备配置流程,实现6类网络及安防设备“现场免配,上架合规”。


  当前,山东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万千瓦,约占全网总装机的40%。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极热无风”“晚峰无光”等特点,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背景下,新能源弱支撑问题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不确定因素。对此,国网山东电力推动“新能源场站主动支撑能力建设”,建成全国首座集惯量响应、一次调频、快速调压三大主动快速支撑功能于一身的新能源场站,其先进做法得到国调中心高度认可。


  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具有时间短、灵活度大的特点,对电力系统负荷调节、定值在线校核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国网山东电力深入推进独立储能设施参与现货市场试运行,有效利用新能源负荷特点控制系统负荷变动,在国内率先实现基于电力现货市场的继电保护定值安全校核,全面分析电网潮流、定值、稳定性,推动定值防误从离线向在线、被动向主动、手动向自动方向转变。


  针对电网企业使用二次设备的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国网山东电力持续推进自主可控变电站工程建设,完成全国首座千伏变电站新一代二次系统改造,站内设备全部采用国产芯片,设备数、数据流均减少50%。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国网山东电力首家成立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先锋队,“以练促学”不断提升安全防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在国网调度自动化及网络安全技能竞赛、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中勇夺团体与个人“双第一”,获得电力工控安全攻防对抗“大练兵”团体第一名。该公司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率先开展变电二次检修专业复合型人才评价,进一步提高变电二次检修人员技能水平以及复合业务知识储备,有效破解传统保护班组向“大二次”转型的难题,为电网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国网山东电力自主研发“守望者”“多合一”加密装置等先进设备,有效解决了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参与大电网协同控制的防护难题,监测深度与防护强度提升5倍。通信方面,依托国家电网公司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背景,打造全国首个WLAN通信末端传输网综合示范区,率先实现新一代通信传输技术SPN在电力通信网落地应用,最大带宽提升10倍,推动了由中国主导的三大传输国际标准之一的SPN技术在国网的应用落地,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先行永不止步


  乡村振兴再建新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国网山东电力深入贯彻乡村“五大振兴”要求,积极探索央企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围绕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用电需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电力服务实践新高地建设,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国网山东电力坚持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主动服务黄河滩区迁建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用电,创新开展了“黄河兴·电先行”“电靓滩区”等专项行动,率先推出“彩虹驿站、一站全办”网格化便民服务举措。


  国网山东电力及时跟踪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累计投资8.27亿元建设配套电网,为滩区居民安置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助力黄河滩区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国网山东电力坚持主动履行央企责任,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主动破题“盐碱地农业”,护航粮食安全。在东营首创盐碱地万亩农田“供电+能效”大数据平台,实现种业精准培育、梯度盐田开发、园区低碳用能等0多组数据实时共享,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农业大数据”支撑,成为全国首例。


  针对如何节约水资源、提升农业生产能效水平的问题,建立了以水、电、肥为能效指标的盐碱地无人智慧灌溉系统,创造了大豆亩产.6公斤的“奇迹”。联合中科院智能农机团队开展了“农机电气化发展前景分析”课题研究,收集、汇总、分析服务盐碱地的14种农机数据,形成了“全国农机看山东”的重要数据支撑。


  “通过供电公司搭建的智慧物联手段,可以做到精准灌溉、施肥和防虫害,实现农业生产节电、节水、节肥30%以上,还可以控制盐碱度、改良土壤。”中科院植物所刘智全介绍说。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为全面解决农业灌溉用电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安全有隐患等问题,国网山东电力促请聊城市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建立“管、护、用”体制,统一“网、质、价”标准,一举破解了管护难题,推动农田灌溉用电成本下降30%以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为“做法很有推广价值”,这一经验做法入选中央党校出版的《旗帜——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集》。


  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国网山东电力在寿光开展的电气化试点项目建设,研发了全国首款智慧综合能源平台——电管家,可实时采集电气量和42类环境量数据。以蔬菜大棚为例,农户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8类数据,智能操控电动卷帘机等8类设备。农民“动动手指就能种菜”成为现实,每年还可节水40%、节肥30%、节省劳动力20人·天/亩,相当于每亩大棚每年减少生产成本元。寿光全市1.6万个电气化大棚全部改造后,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36亿元。同时,保证了疫情期间,寿光每天向武汉、上海分别供应吨、吨蔬菜,乡村电气化“寿光模式”伴随着“菜篮子”走向全国。


  国网山东电力坚持深度挖掘电力数据价值,通过用电数据发现乡村振兴的薄弱点和突破口,在济南试点建设了全国首个大数据智慧供电台区——三涧溪大数据智慧台区,构建“涧溪指数”,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累计节省电费万元、减少碳排放吨。在青岛建立了全国首个“电力+金融”农村普惠服务点,提供线上办电、电费代扣、“办电立户+信贷服务”等多元化服务,累计服务5家乡村企业,助力企业融资37万元。在国网系统率先推出电e票“一票多充”,率先实现自有渠道“线上+线下”数字人民币结算电费业务,单笔万元的信用证交纳电费刷新了国网“电e金服”平台一季度交费纪录。


  国网山东电力深度融合电气化和物联技术,高质量建成个电气化惠农富民项目,以“智慧能源+绿色生态”为主线,形成威海“海洋牧场”、东营“稻乡蟹缘”、日照“南茶北引”、济宁“提质渔湖”、菏泽孵化能源基地、淄博联村智慧取暖等国内“三农”领域独具特色的电气化“一方一品”,树立了富民兴农电力标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在山东《乡村振兴简报》专刊发表。


  供电所数字化转型


  减负增效管理提升


  以数字化建设助推供电所管理和作业模式转型,强化提升服务质效,是国网山东电力破解农电管理提升难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基层赋能减负的迫切需求。


  自年以来,他们深入探索供电所数字化转型,聚焦“数字赋能、基层减负、提质增效”,强化顶层设计,重构业务流程,全要素试点国网21项建设任务和12个业务场景,全面实施数字化供电所新高地建设。通过一年半的持续发力,形成了“一套系统平台、一次业务登录、一张工单流转、一个终端作业”的可复制、可推广建设模式,为全省个供电所实现管理、作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夯实了基础。


  为加快资源整合,国网山东电力首创业务系统应用“一键速达”,上线应用供电所综合业务数字化平台和移动端“e所通”,整合了19个常用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为全省供电所3.6万余名员工配置统一的权限账号,实现全业务系统“一人一账号”登录。年12月31日,国网山东电力“e所通”在i国网APP应用典型案例和创新方案征集活动中荣获“基层减负一等奖”。


  乡镇供电所业务涉及多个专业、方方面面,日常任务接受多专业指挥,“农电管理上面多条线,下面一根针,缺乏统筹协调”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国网山东电力按照“业务工单化、工单数字化、数字绩效化”转型方向,优化管理制度22项,重构业务流程26个,汇集73项供电所业务工单,建成专业末端融合的工单中心。创新工单业务七步骤,规范全业务工单化运行,业务流转精确匹配“人、车、物”,实现工单智能研判、一键派发,所均单次派工时间大幅缩短72%。


  为将数字化转型成果全面惠及基层员工,推动“业务自动化”在供电所真正落地,国网山东电力试点实践“专业仓”“移动仓”“全要素物联”等顶层设计理念,将供电所原“三室一库”物料及工器具集中到“专业仓”内统一管理,同时筛选常用物料及工器具,平移至“移动仓”。在营业厅、仓储、车辆等业务场景配装物联感知设备,建成涵盖6类物联场景的所域物联体系,首批个“示范型”试点供电所已全面实现无感出库、智慧派车、人员寻迹、日志生成等流程“一键触发”。


  深入探索供电所员工绩效管理新模式,创新开发绩效管理模块,综合指标完成情况、工单完成数量、所长评价等因素,实现员工绩效线上“一键评价”。开展业务工单“抢单模式”,台区经理实时抢单并快速处理,工单完成情况积分呈现与绩效关联,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内生动力。


  强化费用管理数字化,综合类经费全部实行线上流转、电子批复、跟踪实施。“今年3月,我们所开始通过平台费用管理功能进行资金线上申请,省去了线下往返时间,而且费用预算更加准确。”泰安东部新区供电所副所长张岩亮在分享试点经验时说,“员工绩效分配是耗时很大的供电所基础管理工作,使用平台辅助管理绩效,每月能减少很多耗时。”


  为保障基层供电所实现“更精益管理”和“更优质服务”,国网山东电力以客户为中心,在国网系统首家绘制了“服务需求热力图”,为客户精准画像,实现客户需求在线研判、服务风险主动预警。结合“指标管理看板”,直观反映指标风险、预警异常问题,实现指标管控“一键预警”,在客户诉求前“先”感知、“先”响应。首批试点供电所上线应用“热力图+指标板”以来,工单数量同比下降24.62%。


  “我还没拿起电话报修,供电公司的电话就先打进来了,电工师傅到达现场和恢复供电的速度也完全超出我的意料。感谢供电公司的优质服务,不然我这一池子鱼可就麻烦了。”2年6月5日21时33分,泰安东部新区供电所台区经理为客户“一键”更换故障电表后,赤鳞鱼养殖基地经理狄先生感激地说。


  “我们接到平台推送的异常掉电主动服务工单后,‘抢先’联系了客户,到达现场后发现客户负荷太大导致表计烧损,便用备用表完成了‘一键装拆’,第一时间恢复了供电,客户既意外又感动!”从事供电服务工作十余年的泰安东部新区供电所台区经理李相彬介绍说。


  服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供电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为满足“一次出行、一次解决”服务需求,国网山东电力创新打造了“移动仓+备用表”模式,实现计量设备随“仓”移动;结合手机“e所通”的使用,扫一扫、点一点即可完成换表流程,实现计量“一键装拆”业务现场一次办结,作业全流程环节减少46%,作业时长缩短83%,客户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创新建设“精致电网”


  服务“精致城市”发展


  7月6日,国网山东电力在威海召开“精致电网”全景导航器建设推进会,加快推动“精致电网”全景导航器数据贯通、功能提升、推广应用等工作,确保以更多硬核成果实现新突破、亮出新业绩。


  为积极服务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网城融合型地市级示范能源互联网建设,国网山东电力积极发扬央企责任担当精神,在威海先行先试,探索构建“精致电网”。年,累计实施千伏福河绿色建造、“海洋牧场”能效服务及能源互联网示范区等15个试点项目,推动威海市清洁能源装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均提升2个百分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最大上、下调节功率1.2万千瓦,用户侧负荷全程跟踪调控指令,响应准确。”年3月24日,随着调度员清晰报出试验结果,全国首次日内万千瓦级负荷动态调控试验在威海顺利完成,这也标志着威海“精致电网”建设首个落地成果——国内首个负荷规模化控制的地市级源网荷储协同平台建成。在推进威海“精致电网”建设过程中,国网山东电力坚持省市公司一体,两级成立“精致电网”专班,专业垂直指导,部门横向协调,全面推进19项攻坚行动清单。国网山东电力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分管领导现场指导,多个专业部门线上线下帮扶,“精致电网”成为各专业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围绕威海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建设,国网山东电力重点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在威海建成地市级源网荷储协同调控平台,构建台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低压直流微网,实现全市火、风、光等43个发电厂,余户分布式光伏智能计量装置全覆盖,聚合空调、热泵类可调节负荷,建成需求侧响应21万千瓦负荷资源池,互动资源占电网最大负荷8%以上。


  国网山东电力创新推进分布式储能应用,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广即插即用移动式储能技术,形成完备的储能应用体系。“能源领域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威海‘精致电网’建设就是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必将成为助力我市建设‘双碳’示范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7月16日,威海市发展改革委能源中心副主任黄欣在威海“精致电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说。


  为更好地推进“精致电网”建设,国网山东电力积极引导构建政企协同新模式,滚动修编15项政企协作清单,反复与15个政府部门对接,取得8类政企协同软成果。威海供电公司紧扣“我们能为政府做什么”,滚动修编政企协作清单16项,联合16个部门印发“精致电网”建设方案,成立“精致电网”建设协调小组,促请政府出台简化优化电网项目审批流程细则,电网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等审批时长缩短64%,营造了“精致电网”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精致电网”与“精致城市”的互促共建。


  年,“精致电网”纳入威海市精致城市规划纲要(—),初村数字供电所等7个项目成功获选精致城市示范项目。年国庆黄金周前,威海供电公司梳理高速服务区、重要旅游景区、高铁站、商业综合体等客户流量,精准布局充电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城区5公里充电服务圈。年年底,随着威海10千伏上夼线带电作业更换分界开关工作的完成,威海市年全口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定格在1.89小时每户,威海首次进入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小于2小时的全国中小城市第一梯队。


  “现在办事就是方便,在供电公司能办理水和燃气的过户,我还顺便把水费和燃气费都交了!”2年1月15日,在威海供电公司市中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裴女士对“水电气业务一站式办理”服务模式给出了“五星好评”。威海供电公司积极服务威海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美丽城市建设,对标威海“精致城市”定位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查漏项,补短板,进一步提升了“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为促进电网服务效益释放,国网山东电力在威海先行试点推出全景式透明化“阳光业扩”,继“一链办理”“零证办电”后再创“房产+用电”联合过户、“水电气”一站式办理、高压接入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等一批威海经验。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环节、时限、费用、供电可靠性及便捷性等获得电力指标。


  威海双岛湾获得电力示范区是威海供电公司在“精致电网”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整体规划打造的“四个一”示范区中的“一湾区”示范区。该示范区积极对接双岛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新“政务+电力融合服务”零感知、“构建百米接线圈”零投资、“架空、电缆、低压、业扩带电作业”零停电,打造了客户办电“新三零”服务。


  科技攻关勇攀高峰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6月22日,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国网山东电力研发的系列电力机器人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他们研制的电力机器人装备已经应用于31个省区市。


  结合科技创新跨越新高地建设工作,国网山东电力聚焦山东省能源转型和电网发展需求,编制新型电力系统重点长线研究框架,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形态与承载能力、配电网分布式安全经济消纳、终端能效提升与多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力,加强对能源电力技术重大成果的培育。


  在长线研究框架中,国网山东电力实行“揭榜挂帅”制,赋予各项目负责人自主管理权,签订成果产出承诺函,激励科研团队积极进取,争创原创、首创科技成果。该公司加强对高等级科研项目的策划和管理,组织国网山东电科院等单位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网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攻关计划项目。截至7月10日,该公司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攻关专项8项,承担山东省重大研发计划2项,创历史新高。


  瞄准创新,蓄力科研,重点突破。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牵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9项,以第一名成绩勇夺中电联年电力创新奖大奖,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连续四届累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3项,年度省部级奖励、山东省科技奖、国家电网国网山东电力科技奖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所有设备性能指标符合要求,设备单体调试和系统联调全部通过。”6月16日,国网山东电力精心打造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工程设备调试全部完成,进入试运行优化阶段。


  中德生态园建设中,国网山东电力自主研发的五大领先技术获得现场应用,7套高水平设备在国内首次成功投运,整体实现了多能互补综合供能技术的国际领先,打造了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示范的“山东样板”。


  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国网山东电力强化重大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从源头促进创新资源汇聚。目前,该公司共拥有21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获批建设山东省智能电网、电能智慧应用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并在国网系统内唯一一家与中科院共建电力机器人实验室。


  年10月,国网山东电力科技成果“超憎水高自洁防污闪涂料”荣获第三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本次大赛是当前央企系统最高级别的创新大赛。“这种新型防污闪涂料在电网、电厂和铁路电气化系统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商业化运作启动后,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元。”项目负责人李文静在赛场介绍了成果的推广价值。


  依托长期积累的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国网山东电力同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交流合作,以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辐射带动各方力量,有效发挥上下游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催生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集群。


  4月22日,国网山东电力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的图像智能采集系统及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银奖。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网山东电力坚持科研、专利和标准的协同创新,按照“技术—专利—转化—产业—市场”的工作主线,加强核心专利挖掘和保护,制定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工作规范,挂牌首个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对多年来保有的专利进行评估,形成了专利分层管理模式。


  年,国网山东电力与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展开合作,协商确定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开展运营。目前,国网山东电力已有89项专利在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交易,为全省能源绿色技术转化推广增添了新的助力。


  年2月,国网山东电力主导成立IEC/TC电力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并承担IEC/TC秘书处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这一委员会的建立,为国产电力机器人优势技术攻坚、优势项目储备、优秀成果保护形成了良好示范。


  国网山东电力还围绕电力机器人全自主巡检、电网设备缺陷前端化实时诊断等多项关键技术,累计发布国际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共36项,掌握电力智能运维领域核心技术41项。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标准开发的“双线并行”,该公司推动各类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逐步主导了电力机器人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截至7月12日,国网山东电力累计拥有授权专利项,居全国同等级能源企业首位,发明专利年度新增申请量、授权量、累计拥有量3项指标连续5年保持国网第一。


  数字配网转型升级


  能源互联创新发展


  配电网,客户用电感知的最前沿。


  近年来,随着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配电网规模倍数级增长,设备精益运检面临挑战;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也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为确保“能源互联网”内涵中的“能源网架体系、信息支撑体系、价值创造体系”三个体系在配电网侧有效落地,国网山东电力精准突破、勇于创新,高效推进配电网业务开展和专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配网网架是平台,信息支撑是关键,价值创造是核心。三体合一,才能聚力打造配电能源互联网新高地。”国网山东电力设备管理部主任任杰说。


  配网网架体系的建设,围绕打造适应新能源接入的坚强智慧配网展开。作为能源流的载体,该体系通过打造网架结构标准、负荷转供灵活、线路配变运行经济的配网,实现供电的可靠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清洁能源的安全消纳。


  在济南市高新区,国网山东电力探索建设了汉峪金谷金融中心“A+核心区”,这是一个具有结构坚强、转供灵活“双环网+”网架结构的高可靠性供电的示范样板。其中,在10千伏线路末端试点应用的10千伏网源分界开关,具备双向过流保护、孤岛监测等功能,可避免分布式光伏反送电情况发生,实现新能源安全接入,为全国首创。


  为确保新能源的安全消纳,国网山东电力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低压网架接入新能源的适应性开展应用探索,制订出调整光伏接入点、配置储能、交流汇集专变升压、直流汇集逆变升压和柔直互联五种方案,走在国网公司前列。


  信息支撑体系方面,国网山东电力全力攻坚中低压透明化建设。作为信息流的载体,该体系通过中低压配网“一张图”、配电自动化和低压终端标准化的全覆盖建设,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实现配网运行状态的透明化。


  “通过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我们依托统一部署的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从数据少量获取到全量获取的转变,10千伏线路运行状态感知一目了然。”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吕东飞说。


  在低压配网,国网山东电力则实现了0.4千伏线路运行状态感知从“少”到“优”的突破。主站交互模式、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低压出线监测单元模式、应用新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模式,3种低压透明化建设模式的应用,让设备运维人员高效、规范地掌握着低压侧实时运行数据,彻底解决了以前单户和低压分支停电的监测和抢修的“盲点”问题。


  价值创造体系以能源网架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为基础,通过信息综合研判、电网协同控制、工单自动派发,实现配网在管理决策、运行控制、业务执行等方面的质效提升。


  “以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成果为依托,我们获取了配网全量运行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依托供服平台,我们部署了配网运行热力图,研发了包括配变负载、停电分布、抢修分布、隐患预警等4大类16种热力图。热力图可以进行全景数据展示,颜色梯度区分,给管理人员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视角,为分析发展趋势、作出精准决策提供强大支撑。”国网山东电力设备管理部配电处处长黄锐说。


  价值创造体系的第二个成果,就是配网运行自动化。依托坚强智慧网架建设和全景运行数据,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在优化完善故障自愈这一核心功能外,创新部署了一键复电、保电监视、负荷精切等6项高级功能应用,让配网运行更加灵活安全。


  配电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最终目的还是提升精益运检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近年来,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规模化增长。因为充电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充电桩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国网山东电力有针对性发挥融合终端的边缘计算功能,开展了“有序充电”试点。


  通过融合终端,供电企业可以实现充电桩和变压器的实时监测。基于充电桩当日充电量、当前充电状态、电压电流等数据和变压器负载数据,系统会将周边轻空载台区可用充电桩信息推送至国网“e充电”手机APP,客户出门前便可查询空闲充电桩情况,在解决客户一桩难求的同时,也缓解了变压器重过载而周边其他变压器负荷低的不平衡问题,进而实现与充电客户的友好互动,提升了有序用电水平。


  决策智能化、运行自动化、业务高效化,三大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配合、层层推进。在深入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各项部署要求,促进配电网技术、管理、服务再升级的同时,持续高效支撑着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①清洁能源有力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摄影:徐可


  ②电网员工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高空开展走线验收
  □摄影:徐可


  ③电网员工用无人机开展线路巡视
  □摄影:隗茂春


  ④供电所员工借助“数字化平台”和“e所通”处理各项业务
  
  □摄影:王磊


  ⑤国网山东电力调度人员在调控大厅值班
  □摄影:葛畅


  ⑥位于黄河滩区的菏泽市鄄城县六合社区
  □摄影:夏龙臻


  ⑦国网山东电力参建世界最高特高压铁塔工程——0千伏螺山长江大跨越
  □摄影:徐可


  ⑧0千伏泉城特高压变电站
  □摄影:徐可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抢占制高点创新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