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姓氏、不同家族让聊城数千年的历史,凭添了许多厚重的人文色彩,而其中的大姓人家更是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可时过境迁后的今天,咱们坊间还一直流传着聊城五大家族的传说,它们和咱们聊城又有何关系呢?
在聊城,关于“聊城五大家”的说法可谓家喻户晓。以五大家为代表的聊城名门望族,算得上是聊城灿烂文化史上的点点剪影。所谓“聊城五大家”,即为明清两代的“任、邓、朱、傅、耿”。
任氏家族作为东昌历史上第一望族,曾经科举连第,辈出英才。任氏为明代平山卫军籍世家,从任义开始,任宏、任嵩、任铎、任昂、任邦杰、任宗皋、任怀忠均世袭平山卫指挥佥事。到了明末清初,任府又成为书香门第。
据统计,任氏家族出过进士4人,举人16人,国子监生73人,贡生41人(含拔贡9人),府县生员(秀才)人(含武秀才3人),正七品以上官员40人(其中明代武官8人、文官1人;清代文官31人)。
其中传说最多的是:任克溥。任克溥字海眉,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九代武官之后,因为家境富裕,极易做到不以小利为计。三十一岁时,他成为进士,到南阳任推官。他决狱十分果断,但具有仁恕之心。这下,使得他声名鹊起。时间不长,他就被提拔为吏部给事中。
历经升迁,于顺治十七年(年)任翰林院提督四驿馆太常寺少卿。康熙年间,任克溥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等职,后加刑部尚书衔。
康熙十八年(年),任克溥六十一岁,老当益壮,时时想着建功立业。不想,有一个姓刘的聊城人跑到北京,诬告白莲教将在聊城作乱。朝廷闻报,自然紧张。于是,就有大臣建议皇帝派兵进剿。任克溥对皇上说:“姓刘的是一个疯子,我早就认识他,不必把他的话当真。”皇上虽然采纳了任克溥的意见,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但对任克溥没有第一时间禀报,多少有点不满。
后因此事丢官,他整顿行装,坐舟南下。无官一身轻,他要在东昌那片土地上优游卒岁,悠哉地度过晚年岁月。
回到老家后,他用自己的俸禄兴建一座绮园。绮园里有卧室,有书房;还有一个后花园。在这样的环境里,任克溥读书写字,督课子孙。此外,对祖上传下来的田产,他也进行认真管理。陆陆续续,任克溥资助地方建设了好几所学校。
任克溥府第大门楼高耸,正中悬有“大司寇第”匾额。门前树立着两座巍峨壮观的牌坊,一是为任克溥立的“兰省正堂坊”,一是为任克溥之父任怀茂立的“恩纶重褒坊”。“显赫的门楼,高大的牌坊,宽阔的府第,美丽的绮园,彰显了望族豪宅的气派。
现如今,古城区红星街原人民公园处,这里复建了任克溥故居后花园——绮园。步入园内,只见各种朝向的座座房屋,或相连,或相对,大小高低有异,环绕回转的亭廊在群房之间贯穿,与旧有的石桥、木亭、树木、花卉及景观小品相映成趣,展现出古典园林特有的典雅。西侧坐西朝东的那五开间建筑就是‘松桂堂’,据清代聊城县志记载,康熙曾经莅临过。
任家到了清朝后期开始走向衰落。但是任氏家族庞大,老城里、任庄、仙庄、任楼等地方都有任氏后人集中居住。
清末以来,任氏家族又出现过一些各方面的奇才,如著名厨师任光远、音乐家任光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