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同建通讯员梁兆坤
村干部作为连接党与村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各项政策落实的直接执行者,其干事创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惠及人民群众。今年两会期间,民革聊城市委会提交《关于以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提案中指出,聊城市通过组织教育培训、规范议事规则以及加强监督考核等措施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些措施对于规范村干部的行为,提高个体素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无法满足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推进落实的实际需要。
频繁的监督检查让村干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
一是村干部队伍人才缺乏。近年来,聊城市农村人口流失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加明显,在村庄内较难选出有能力的高素质村干部。人才的缺乏导致一些村级党组织发展缓慢。一些村庄受人情关系、家族政治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村民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也较难落到实处。二是乡村资源整合能力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农业产业投资大、风险高,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很难经得起投资失败的风险。仅凭村干部的个体能力和人脉资源很难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要素有效组织起来。这种状况导致村干部有时只能选择投资少、规模小、风险低的产业进行发展,而这种做法又起不到示范作用,无法真正带动村民致富。三是监督考核缺乏计划和统筹。监督考核机制是保障村干部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各级部门监督考核过多过频、且缺乏统筹规划。上级政府部门在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时力求面面俱到,却没有体现出整体工作的规划性,不能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来自不同部门频繁而又缺乏规划的监督检查导致村干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
创造有利于村干部“想干事”的激励机制
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进得来”的人才选拔机制,还要创造有利于村干部“想干事”的激励机制,更要为村干部“干成事”提供组织支持和条件保障。因此,民革聊城市委会建议:
推进党支部书记公开选拔制度,拓宽和优化选人渠道。一是充分发挥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组织优势,物色和动员合适的人才回乡创业,拓宽村干部的选拔范围。二是规范村干部选拔的程序。根据村干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明确村干部的任职条件和待遇。对选拔范围、标准、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做到整个选拔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三是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广阔舞台,将热爱农村,有志于发展农村事业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重点考察和培养对象。
改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动性。一是根据村情的不同建立动态奖励调节机制。综合考虑村集体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宗族矛盾、自然资源等因素,采取提高绩效津贴和组织晋升机会的方式激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村干部。二是完善关怀帮助机制。及时了解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为其开展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形成干事创业的动力。三是成立农村党建专班加强村干部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将分散的村干部组织起来。
统筹监督考核机制,优化村干部干事创业环境。一是在组织层面上,由农村基层党建专班根据所辖乡村的实际情况,协调相关的职能部门,就乡村振兴的各项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共同制定监督考核计划,保障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得以顺利开展,避免重复性检查考核。二是在监督内容方面,坚持督导、调研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督导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形成三合一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监督工作落实与服务基层的职能实现有机融合。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10月,聊城市委组织部答复称,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组织振兴齐鲁样板,聚焦基层基础,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区域统筹思路,通过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布局优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有力举措,有序推动村级党组织由散变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夯实筑牢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乡村组织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特别是去年,以换届为契机,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考察识别使用干部,提拔重用62名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熟悉党的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名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提升至98.2%。建成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持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建制调整,引导乡村各类要素积聚整合,全市行政村数量由个减至个,有效破解村班子难配强、资源难整合、集体经济难增收等瓶颈。
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项目投资大收益慢等客观问题因素影响,在一些区域和村庄仍然存在着提案中指出的村干部队伍人才缺乏、乡村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监督考核缺乏计划和统筹等实际问题。结合提案中的意见建议,市委组织部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加强重点任务常态化督导调研等有力举措,压实县乡党委组织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广大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抓班子带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实施“头雁领航”工程。落实“县抓镇管、抓镇促村”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指导各县(市、区)探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明确纳入和退出机制,大幅提高专业化管理人员报酬待遇,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纳入管理范围。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印发《聊城市农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市级举办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村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示范培训班,邀请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负责同志来聊授课,带动县乡分级负责对名乡镇党委书记、名村党组织书记和15万余名农村党员全覆盖培训,有效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增强整体素质。推动人才力量下沉。去年以来,选派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通过驻京驻粤等流动党组织回引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精选名科技特派员组成20支服务队指导培训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选派名县级机关以上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汇聚强大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抓联建促融合,形成抱团发展生动局面。顺应乡村社会结构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推动村庄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打造区域党建联合体。健全完善“行政村党委—自然村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村级组织体系,个党建联合体(行政新村党组织)实现实体化运转,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产业发展融合体。立足区域优势产业,指导行政新村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家,市级列支专项资金万元,带动各县(市、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74亿元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政策驱动、资金撬动、人才带动、组织推动“四轮联动”措施,努力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新村、网格村集体经济共同增收机制,成方连片建设一大批富民强村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积聚融合。今年年底前,确保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保持在80%并略有增长,建设一批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打造为民服务综合体。去年以来,全市新建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处、修缮网格服务站点处,个乡镇将服务资源和力量下沉行政新村。个乡镇均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整合行业资源,推进项目、资金、技术向乡村倾斜,数以千计的农技服务力量活跃在乡村振兴最前沿。打造治理规范共同体。市级投入1.5亿元,带动县(市、区)投入7.15亿元,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组织开展以“走在前开新局”为主题的“发现榜样”活动,共推选48个县级乡村振兴五星党支部。实施“四议两公开”全过程阳光决策行动,印发《“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加强督促指导力度,增强村级工作透明度,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抓考核提效能,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围绕落实省委组织部确定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项计划”“两个工程”“三项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将其细化为17类38项具体任务,涵盖组织、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相关考核指标,有效避免了不同部门针对同一指标的重复性检查考核,确保县乡党委抓落实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清晰。完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坚决杜绝简单以设机制挂牌子安排村级组织任务、以填报表格或者提供材料调度村级组织工作,以“是否留痕”印证村级组织实绩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重点任务督导落实,坚持每月深入乡镇和村实地督导调研至少1次,将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监督、素质能力提升、农村后备人才培养等情况列入重点督导调研内容,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台帐、销号管理,有力推进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以寻标对标、结对共建为抓手,分领域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观摩,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次,推动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