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近悦远来之城关于建设“六维聊城”的初步构想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史成华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确立“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以来,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躬身实干,全市上下正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积极变化。为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现提出建设美丽聊城、美食聊城、文化聊城、开放聊城、创新聊城、兴业聊城“六维聊城”的城市发展构想。一、确立聊城城市发展构想的必要性
确立聊城城市发展构想,或者说发展定位,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基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有科学、清晰的愿景构想,这样才能按照这一既定构想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发展策略、调整工作思路,防止朝令夕改、盲目发展。比如,省内的济南市明确要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市要将青岛打造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之城,淄博市提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潍坊市正在加快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
二是基于实现奋斗目标的需要。市委已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的工作部署。“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具体路径,但“率先崛起”后的聊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聊城,还缺乏深入、具象的阐释描述。确立聊城市发展构想,将更加丰富、完善这一奋斗目标的内涵,也将更有利于团结、发动各方面力量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二、建设“六维聊城”的初步构想
按照立足自身、面向全局、贴近时代、着眼未来的原则,我认为可把建设美丽聊城、美食聊城、文化聊城、开放聊城、创新聊城、兴业聊城“六维聊城”作为我市的中长期发展构想。其中,美丽、美食、文化三个方面充分考虑了聊城传统优势和资源禀赋,开放、创新、兴业三个方面则紧贴时代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一)美丽聊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聊城作为我省首个、全国少有的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境内景色秀丽、水清林绿,“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更是闻名遐迩。“水”为整个城市注入了灵性和活力,蜿蜒曲折的*河、历史悠久的京杭运河、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这是最能代表聊城的城市形象,是聊城人民的骄傲,也是许多人对聊城的第一印象。建设一个“美丽聊城”理应是聊城今后的发展愿景之一,且理应放在首位。
(二)美食聊城
民以食为天。小吃虽“小”,却是一项十足的大产业。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的同时,也在反哺家乡。而提起重庆、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也是火锅等美食,这无疑是带动旅游、消费的“金字招牌”。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历史悠久的聊城市,关于美食的记忆同样丰富。沙镇呱嗒、魏氏熏鸡、冠县鸭梨、茌平圆铃大枣、高唐老豆腐,以及从清朝时期就声名远播的临清小吃,可以说,聊城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传统名吃、特色小吃。近年来,我市倾力打造“聊·胜一筹!”农产品品牌,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构建了覆盖全市、全国领先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而立法严控农药使用,在全国地级市中亦属先例,“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已经成为聊城的又一张崭新名片。然而,从总体看,将聊城各类美食,特别是各类小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强大的人流吸引力和足够的市场体量。因此,建议将建设“美食聊城”作为聊城城市发展构想之一。
(三)文化聊城
聊城历史文化厚重,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聊城名胜古迹众多,境内遗留文物古迹多处,有6处遗产点和2段河道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有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聊城人文故事流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聊城名人贤达辈出,是商朝名相伊尹躬耕处、战国军事家孙膑诞生地、东阿王曹植梵呗音乐发明地,诞生了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明代文学家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国画大师李苦禅、抗日名将张自忠、谔谔国士傅斯年、国学泰斗季羡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
厚重的文化、灿烂的文明,这是历史之于聊城的馈赠,是聊城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而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决定了必须把“文化聊城”纳入聊城未来发展构想,打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牌。
(四)开放聊城
商业文明是开放的文明,而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亦是开放的文化。明清时期,聊城得运河之利,漕运发达,成为客商云集、货物山积、交易繁盛的商品集散地,与全国各地建立了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改革开放后,聊城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资金、技术引进为重点,“东引西联、南下北上”,以出口创汇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得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聊城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支持本地优势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加快建设“海外聊城”,大大拓展了我市经济发展空间。
受限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市当前外经贸总量和规模依然较小,质量层次不高,与先进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外向度总体上较低,但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普遍规律。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有共享,才能共赢。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向全省发出了开放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开放聊城”,助力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五)创新聊城
聊城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聊城的人民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民。改革开放初期,聊城在全国率先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并大胆冲破“以粮为纲”的单一种植模式,通过“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到年,聊城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和出口棉基地,下辖八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行列。后期随着国家棉花*策的调整,聊城又开始创新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些历史集中展现了聊城人民的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聊城”提供了文化和思想基础。
进入新时代,市委、市*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年9月,市*府印发《聊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方案》,提出到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把聊城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今年5月14日,市*府又出台了《聊城市人民*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短板、对标先进,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创新性城市建设的举措,下一步就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创新聊城”。
(六)兴业聊城
聊城自古以来就是投资兴业的热土。明清时期,南北商帮在此汇聚,“八大会馆”见证了各省商人在聊城经商的繁荣盛景。聊城有着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居鲁西、临*河,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腹地广阔,交通便利。京九铁路、邯济铁路、青银高速、济聊馆高速、青兰高速和德商高速在此交汇,郑济高铁、雄商高铁、聊城机场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体系,使聊城成为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聊城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聊城的发展正驶向快车道。此外,市委、市*府作出了“三个凡是”(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放行;凡是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策措施,都可参照;凡是符合我市实际、对项目有利的措施方法,都可试行)的庄严承诺,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年全市“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成效位列全省第五,入围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城市。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正是要打造一方创新创业的发展热土,建设一个近悦远来的“兴业聊城”。
来源:聊城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