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水浒文化、*河文化、运河文化、释儒道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遗址遗迹。阳谷县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上古时期有伏羲氏、神农氏、大舜、蚩尤等人文始祖在这里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有晏婴、孙膑等良相、汉唐至明清有程昱、吴凯、王伦等为代表的著名历史人物在这里生活。近代在中国共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出现了以王寅生、杨耕心、朱华亭、韩子栋、申云浦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及优秀共产*人。阳谷县龙盘虎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和胡锦涛同志给这里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勤劳勇敢的阳谷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精神财富,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建立后,阳谷人民在各级*委、*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创造了可赞可颂的光辉业绩。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人所瞩目。
第一部分历史沿革
1、阳谷名字的由来
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六、七千年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水浒文化、*河文化、运河文化、释儒道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遗址遗迹。阳谷县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上古时期有伏羲氏、神农氏、大舜、蚩尤等人文始祖在这里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有晏婴、孙膑等良相、汉唐至明清有程昱、吴凯、王伦等为代表的著名历史人物在这里生活。近代在中国共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出现了以王寅生、杨耕心、朱华亭、韩子栋、申云浦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及优秀共产*人。阳谷县龙盘虎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和胡锦涛同志给这里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勤劳勇敢的阳谷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精神财富,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建立后,阳谷人民在各级*委、*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创造了可赞可颂的光辉业绩。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人所瞩目。
第一部分历史沿革
1、阳谷名字的由来
(三)名胜古迹
阳谷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每一处名胜古迹都代表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1、宓城
康熙阳谷县志(康熙十二年)载:阳谷有宓城,相传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宓城集属“旧十都,距县城六十三里”。
2、古阿邑
古阿邑位于阿城镇西北,春秋时期筑成。年发现,表层为汉代文化,中层为龙山文化,底层为大汶口文化层厚约2.5米,有陶器、铜器、铁器等古器物出土。年被山东省人民*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古阿井
古阿井又名“阿胶井”,位于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5公里“东阿故城遗址”的中心。今仅存一亭,亭正面额题:“济人寿世”四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
4、会盟台
康熙阳谷县志(康熙十二年)载:会盟台,在城南。春秋鲁僖公三年齐宋江*会于阳谷,即此。今犹存遗址。(春秋时期阳谷在今东平旧县乡王古店村东,会盟台随阳谷县治的迁徙而迁徙。)
5、挂剑台
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季札出使路经当时徐国的北部边境。徐国的国君与季札相见结为挚友,当季札完成出访再路过徐国时徐君已不幸病故。季札将佩剑解下挂在墓前的树上以赠徐君。后人为纪念季札挂剑之事修建了挂剑台。元代时即记载有古碑刻“季札挂剑徐君墓处”。
6、孔子宿处
孔子宿处位于安乐镇后屯村东。孔子周游列国,曾至此,天色已暗,再向西望有莘之野,随从们劝说止步就宿于此。为了纪念孔子就宿于此地,清代光绪十五年(年)阳谷县知事何式珍立碑于后屯。年被阳谷县人民*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迷*阵
迷*阵村位于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据载,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曾设“迷*阵”于此,大败魏将庞涓。村中至今还有一座孙膑庙。
8、仓亭津
仓亭津位于今阳谷县高庙王镇仓上村,距县城6公里。秦时名仓亭,汉、晋时名仓亭津。《水经注》、《述征记》及《续山东考古录》、《山东通志》都有记载。汉、唐时仓亭津为*河的重要渡口,也是军事战略要地。
9、孟母祈蚕祠
孟母祈蚕祠,又称孟母庙,位于石佛镇平坊村南,始建于唐天宝七年。《三迁志》载:“孟母庙在阳谷县东北四十里,世传孟母祈蚕之所。”图为孟母祈蚕祠原址。
10、文庙
文庙位于阳谷县城内紫石街,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扩建,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殿内正位有孔子塑像,东西两边分列颜回、子思、曾参、孟轲“四配”塑像,其旁又各有六像,即十二哲。
11、博济桥
博济桥坐落在阳谷县城东门外,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年),迄今已有多年历史,邑有县丞笪公,名一顺,居官清廉。阳谷人民为了寄托对清官的思念,刻其像于博济桥上,又名“石牛拉石车”。
12、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南街,始建于康熙年间,整体均采用硬山式建筑,结构完整严谨,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砖木结构,出檐亦大,施斗拱,雕梁画栋,实为北方清代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及宗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13、紫荆堂
紫荆堂位于阳谷县城南门里路西,原立有碑,上书“紫荆祠”三个大字,又名“紫荆堂”,堂侧有一株参天古槐。
(四)历史事件
阳谷地理位置显要,处于*河与运河交界处,*河改道、运河疏通、县城迁址、齐鲁会盟等等,历经时代变迁,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至今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1、齐鲁会盟于柯
柯,即今阿城。《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记载: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2、齐、宋、江、*会盟阳谷
据史书记载,春秋鲁僖公三年,作为周边霸主的齐桓公约宋、江、*三国诸候会盟于阳谷,其主要用意是联合讨伐楚国。在会盟仪式上,齐桓公还谈了“无障谷,无贮栗,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等内容,意在表达伐楚的决心。
3、晏子治阿
春秋齐景公时(前6世纪末),晏子(名婴,字平仲)为东阿(今阿城镇)宰。三年间,景公听到很多人说晏子的坏话,想罢免他。晏子说:“我知道错在哪里了,让我再干三年吧。”景公遂叫晏子继续治阿。又三年,果然听到的都是说晏子好,景公要赏赐晏子,晏子说:“这赏我不能受。”景公问原因。晏子说:“我第一次治阿,惩淫戒惰,按法办事,不徇私情,不事权贵,因而得罪了一些人,他们在你面前净说我的坏话,因而你认为我把事情办糟了。后来,我改变了主意,对淫民不管,对惰民不问,决狱照顾权贵,见了贵人卑躬屈膝,所以他们又净说我的好话,传到你跟前,又认为我干得好了。其实,罚者正该赏,赏者正当罚。所以,现今的赏赐,我不能受。”由此,齐景公知晏子贤能,任以国*,用为齐相。
4、尹子奇治阿(今阿城)
尹子奇,齐人也。新序曰:“昔子奇年十八,齐君使之治阿。既行矣,悔之。使使追之。未来阿及之,还之。已到,勿还也。使者及之,而不还”。君问其故。对曰:“臣见所与共载者,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是以不还。”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魏以齐使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5、设置阳谷县及县城迁址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年)析东阿设置阳谷县,“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见《元和郡县图志卷十》)。阳谷亭即古阳谷亭,春秋时属齐国,故址在今平阴县南端,因在谷山(汉代称谷城山,今称*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之阳而得名。据清同治年间《山东通志》记载:隋、唐、五代至北宋年间,阳谷县城在今县城东十五公里处,即阿城镇叠路头村西。北宋开宝六年(年)县城被河水冲破,太平兴国四年(年),移于上巡镇(今张秋镇城坡村)。北宋景德三年(年)再迁至孟店,即今阳谷城址。
6、李谷治水
李谷(年-年),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27岁举进士,先后在五代后晋、后汉、后周三朝为官。后晋天福年间,擢监察御史,历任开封府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职。后周世宗派宰相李谷到“涨秋”治水,水患既除,将“涨秋”改为张秋。
7、开通会通河
元至元二十六年(年),元世祖采纳寿张县令尹仲晖建议开凿会通河即运河山东段,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里,建闸门31道,计役人工多万工。
8、刘大夏治河
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明华容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弘治六年(年),*河决口,冲决张秋运河东岸,决口百余丈,冲却民房无数,*河水夺汶水入海,会通河淤塞。帝命都御史刘大夏等到张秋治河。水灾得到治理,张秋镇改名为"安平镇"。
9、汤显祖逾七级
明万历十二年(年),汤显祖坐船沿运河经过七级,客住两天,受到感悟,在七级一连写了四首长诗:《阳谷田主人园中》、《阳谷助田主人宗祈雨》、《阳谷主人饮》、《雀儿行》。汤显祖在阳谷七级留下了大名,使阳谷的历史上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10、开通会通河
年(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采纳寿张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计役人工二百五十多万工。
阳谷田主人园中宣游无滞情,端居有遥寄。北窗何袅袅,纤襟出延吹。宛转曲闺通,依微连圃递。青华犹被陇,朱实已盈器。南人善浇注,北叟忘机事。坐仰密云,直望灵膏坠。恢恢九夏遒,晻晻三秋至。我行岂不永,葡萄两抽翠。丘园何足论,一身已如质。倏见汉阴人,空伤仲长志。
11、王伦起义
王伦,寿张王庄村(今阳谷十五里园镇后王村)人。乾隆三十九年(年),在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虽然从爆发到失败仅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寿张、阳谷、莘县、堂邑、聊城、临清六县市。该事件发生在“康乾盛世”,地理位置又处于南北交通要道大运河的岸边,对清廷震动很大。
12、运河(阳谷段)停运
清咸丰五年(年),*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将运河在张秋南冲断,使漕运停止。清光绪二十七年(年),因铁路和公路运输兴起,延续近年之久的运河漕运断航,县境内河道逐渐淤废,节制闸也失去了调节水位的作用,阳谷县七级、张秋、阿城等地的工商业大受影响。
13、国民*县*部成立(同盟会在阳谷成立)
清宣统二年(年)阳谷南街人熊观民加入同盟会,成为阳谷县最早的革命*人。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熊观民等在阳谷县城秘密组织国民*阳谷分部。此为阳谷最早的国民*组织。
14、鲁西第一个*支部成立
年冬,在九都杨村成立鲁西第一个*支部,杨耕心任*支部书记,杨保善任支部*员。*支部直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会(省委前身)。支部积极开展*的活动,在九都杨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并发展*的组织,成为鲁西革命的灯塔。
(五)历史人物
1、蚩尤
蚩尤,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另外两人为*帝、炎帝),带领九黎氏部落曾在阳谷一带兴农耕、冶铜铁、铸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被历代王朝誉为“兵主”、“战神”、“九黎之君”,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曾在上古时期逐鹿中原,进行过激烈的战争,经涿鹿之战,蚩尤被*帝所擒后惨遭肢解,其头颅葬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
2、大舜
大舜是4多年前的上古英雄,由于他“至孝”的名声,和耕作、渔猎、制陶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人品、人格的独特魅力,治理华夏、东夷流血争夺的妫汭之地,使其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建都,成为双方的贸易中心。大舜在*治上以德治国,修订立法,建立五刑,使民族融和,天下和谐。最终,一统天下的大舜将帝位禅让给禹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商均,成为历史上伟大的帝王和原始民主制度的楷模。
3、孙膑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齐人,孙武的后代,据《史记》载,出生在阿鄄之间。阿位于今阳谷城东北50里,遗址在今阳谷县阿城镇西北6里处。《辞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以及一些文史读物均注明其为阳谷人。孙膑运筹帷幄,指挥齐军,两次打败强大的魏国,一时名扬天下,是战国中期兵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孙膑兵法》一书流传于世。
4、王彦章
王彦章(年-年),字子明,郓州寿张县(寿张今属阳谷)人。祖王秀,父王庆宗,都因王彦章得显贵,分别被赠左散骑常侍和右武卫将军。早年从军,跟从后梁梁太祖朱温南征北讨,所至有功,常持铁枪,骑而驰突,冲坚陷阵,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军中因此称其为“王铁抢”。清康熙十一年(年),寿张知事曹弼为其树立“王公故里”碑,以纪念其忠勇。碑阴刻正楷,今尚存于阳谷县寿张镇东街。
5、申屠致远
申屠致远(?-年),字大用,先世居汴(今河南开封),金末从其父申屠义迁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东平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以忍名斋,人称忍斋先生。又聚书万卷,名曰“墨庄”。有著作多种,曰《忍斋行稿》四十卷,《释奠通礼》三卷、《杜诗纂例》十卷、《集验方》二十卷、《集古印章》三卷。
6、曹元用
曹元用(年-年),字子贞,号超然居士。世居阿城(今阳谷县阿城镇),后迁居汶上(其迁居村今属嘉祥)。擅文能诗,有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惜已不可见。与其同时的“文章大家”戴表元称其文“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达,而比事左、班之核。”济宁太白楼有其作《任城二贤祠碑》一文尚存。
7、殷云霄
殷云霄(年-年),字近夫,号石川,明代中期山东寿张县石川村(今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人。明代著名的清官与诗人,《明史》曾为其立传,其墓在寿张城东北半里处。年,因于墓址创建寿张中学(后为阳谷二中),乃迁坟于城西北4里之沙河崖村南。
8、李际元
李际元,字通甫,自号北墅子,阳谷县大布乡人。明正德辛未()科进士,民间俗称的“五里三进士”之一。历任河南怀庆府推官、兵部职方司主事、陕西按察司佥事、备边榆林、四川叙卢兵备。李际元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归乡后便积极联络本邑进士吴铠、张恂等,倡议纂修阳谷县志。在知县刘素的主持下,李际元对原志稿材料反复考证、增补,编印出我县第一部《阳谷县志》,开本县志书之先河。
9、吴铠
吴铠,字文济,号石湖,阳谷县城西关吴南园人。明正德九年(年)进士,生活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正四品),巡抚宁夏。历任南道(今南京)监察御使、北京道监察御使、福建按察司副使、陕西肃州兵备、陕西布*司、云南按察使,嘉靖十六年(年)四月,又调任他为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宁夏。嘉靖十八年(年),吴铠因过度操劳,卒于任,归葬原籍,就在今县城西吴南园。
10、刘琰
刘琰(年-年),字公琬,号介庵,又称*山先生。今阳谷城东八里营村人。康熙年间,因康熙皇帝爱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便召进翰林院,参与国史撰修,并让其专门教导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刘琰即为皇子之师,从不为皇子的尊贵而迁纵,一直以严教为本,留下了“皇子三跪刘琰”的轶事。刘琰任江宁知府期间,康熙帝南巡路过其官署,问道:“江宁年成这样丰裕,不知爱卿也跟着富起来了没有?”刘琰答道:“臣惟有一怀明月两袖清风而已。”康熙帝甚慰,特赐敕书。
11、孟翰
孟翰,字西园,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阳谷南街人。少有才名,16岁中秀才。康熙十一年(年)拔贡,授职莱阳县训导,后补授齐东(旧县名,其属地现分属于山东省邹平、博兴、高青三县)训导,后卒于官。孟翰一代名医,为人诊病,切脉即得知病源,施治不拘泥成规,尤精于瘟疫杂症及妇科。所遗医著甚多,皆以抄本散传于民间,至今仍有较高临床价值。
12、张令璜
张令璜,字心友,一字文仲。张秋镇人,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康熙四十八年(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康熙六十年(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雍正初年,迁任顺天府丞。雍正三年(年)迁大理寺卿,旋拜吏部左侍郎,仍兼京兆尹。雍正四年(年)张令璜以年老致仕回籍,晚年寓居张秋镇。张令璜墓位于张秋镇王营村西米处,现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3、马玉魁
字星若,今阳谷人,清朝武官。乾隆三十六年(年)武进士,初任御前侍卫,后任狼山营守备。其勇力过人,能挽五石弓,命中于百步外,且足智多谋,治军严明。其后,升任大总戎,曾两镇海疆。马玉魁从严训练官兵,加强沿海巡逻,先后率兵作战50余次,每战皆胜。在他镇守的海域内,海盗近岸不得。嘉庆五年(年)冬,因受潮湿,腰腿麻木,奏允解任回籍。回籍后,杜门谢客,调理身体,训育子孙,扶困济贫。
14、王伦
山东寿张县(今阳谷东南)人。乾隆十六年(年)加入白莲教支派清水教,乾隆三十六年(年)自称教主,在兖州、东昌(今山东聊城)等地收徒传教,信徒大都是贫苦农民和游民。乾隆三十九年(年),山东年岁歉收,地方官妄行加征,王伦组织信徒起事,起义军千余人先后破寿张,陷阳谷,据堂邑,后进攻临清新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王伦起义,爆发于清王朝前期鼎盛之时,震动了封建统治者,揭开了清代中期一系列人民起义的序幕。
15、周天爵
周天爵(—),字敬修,阳谷县张秋人。嘉庆十六年(年)中进士,先后任怀远、濮阳知县,宿州知州,卢州知府,江西、安徽按察使,陕西布*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闽浙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因勤于*事,明敏干练而颇受清*府器重,官职屡升。咸丰二年(年)10月死于军旅之中,归葬原籍,追赠尚书衔,谥号“文忠”。周天爵墓在张秋镇西孟海村西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6、孔广海
孔广海(年-1年),字仙州,阳谷县高庙王乡孔庄村人。年考中举人,历官即墨训导、滨州学*等职,多有建树。晚年回籍致力于搜求地方文献,力图重修《阳谷县志》。遗有《县志采访稿》11卷。阳谷现存的年编修的《阳谷县志》就是以旧志并附其采访稿而成。孔仙州还曾编成《莘县县志》6卷,并著有《四书提纲》、《周易史论》(上、下)、《书经末》、《续史先》等多卷文稿。
17、杨万选
杨万选(年-年),字子青,著名教育家。字子青。今阳谷人。清光绪十三年(年)进士,任淞江厘局候补知县。后母丧,回籍服孝。3年孝满,出任云南省赵州知州。后迁邱北知县。他为官清廉恭谨,勤*爱民。因不善逢迎而被解职。晚年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读书讲学,求教者日盈其门。
18、周毓臣
阳谷寿张镇北街人。早年毕业于山东省立高等师范,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执教于惠民高苑小学,后任寿张县教育局长、范县教育局长等职。曾主持创办了范、朝、濮三县联立师范。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曾参加过“五四”、“五卅”等反帝爱国运动。年因公积劳致疾,临终前仍嘱其子弟说:“尔须立志,誓雪国耻,方完吾志,可谓孝矣!”
19、张稷臣
张稷臣(年-年),字绍农,阳谷县张秋镇桑营村人,晚清廪生。新中国成立后,受任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先生之书法,既具柳体之筋骨遒健,又备颜体之端庄雄伟,“熔百家”,“出吾体”,卓荦一家。他所撰书的碑刻,“景阳冈”、“王伦故里”、“挂剑祠”、“贾子珍先生教学德行碑”、“汤氏墓碑”等尚存。
20、魏法唐
魏法唐(—),字绪灵,阳谷县西湖乡任老伍村人。其祖上六世业医,代有传人,尤以妇科延誉于世。魏法唐幼承家训,攻读医著。独自行医后,善用伤寒大法挽救垂危病人,立法用药,效果明显,方园百里之内,皆知其名。成名后亦能以虚心自持,对病人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其高尚医德,至今仍为当地群众所称道。年病逝,所遗《妇科实验录》手稿一部,惜毁于抗日战火。其子魏金銮承其医业,在阳谷一带亦颇负盛名。
21、狄大光
狄大光(—),字化远,阳谷县七级镇人。幼读诗书,颖敏好学,工楷书,写作俱优。先生世代业医,为继承家传,庭训习医。攻读医书,刻苦力学。内难仲圣之书,四家诸贤之卷,数稔之间,阅读殆尽。先生奉承家训,证以心得,确信医书充栋,惟经典著作是可靠之依据,方药繁多,经方为有效之方剂。执简御繁,由博返约,对经典经方,深刻研究,奉以为法。晚年(年),受请医院工作,闻名求诊者益多。年病逝。
22、熊梦宾
熊梦宾(—),字观民。阳谷城内南街人。早岁为清朝末科秀才,后由东昌府保送济南优级师范为首届学员,专攻理化,毕业后去曹州(今菏泽)省立六中任教。在此期间,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成为山东省早期革命*人。先后任省教育厅第一科长,山东省教育厅长,青岛胶澳督办公署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府任命为山东省人委委员,兼文史馆长。因工作繁忙,致病势日重。年冬逝世,由山东省人民*府公葬于济南金牛山干部公墓。
23、雷锡瑞
雷锡瑞(—),字润昌,阳谷县七级镇周堂村人。9岁就读于本村私塾,19岁从其父雷士英学习中医。年考入武昌西医学院,年毕业回籍,在医院,为本县西医西药之倡始。年,雷锡瑞又在本村自办西医诊所,开业行医。年夏,日军占领阳谷。其后战事频繁,雷锡瑞甘冒风险为抗日官兵医创治伤,其子女及儿媳自动充任护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雷锡瑞收治伤病员近人。年病逝。其子雷步月师承其业,在七级、安乐镇一带亦颇有名望。
24、田耕莘田耕莘(—),字聘三,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人。父开良,以教书为业,曾受聘为阳谷县坡里庄天主教小修道院国文教员,并受洗入教。不久便因病去世。田耕莘在此接受了启蒙教育,年6月成为神父,传教于山东单县、曹州、范县、鱼台县等地。年12月4日,罗马教皇若望廿三世任命田耕莘为台北总主教。年3月,获罗马教廷批准辞职,退居台湾嘉义圣言会。年7月24日病逝。
(五)水浒文化
阳谷是《水浒传》重要章节发生地,毛泽东主席曾经亲笔批示“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使得阳谷因此作为“武松扬威之地”更加名扬天下。
1、景阳冈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今日的景阳冈已成一片沙冈,周围炊烟袅袅,沙冈顶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现存古庙为年修建,庙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阳冈”三个大字的石碑,系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庙东二、三百米处,有一刻有“武松打虎处”的石碑。
2、狮子楼
狮子楼景区位于阳谷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分《水浒传》文化区,宋代民俗商业文化区,《金瓶梅》文化区3部分。《水浒传》文化区主要有宋代城门楼,武大郎炊饼铺,姚二银匠铺,赵四纸马铺,胡正卿冷酒馆,县衙等,这些景点组成紫石一条街,宋代民俗商业文化区有西门庆的盐铺、当铺、绒线铺、绸缎铺、生药铺5大店铺和丽春院、戏楼、玉皇庙、实习楼大酒店、客栈、*场等,组成狮子楼一条街。《金瓶梅》文化区以西门庆豪华的七进庭院为主。
3、紫石街
北宋庆历年间,阳谷知县孙正清筹资重修衙前商街,百姓争相出资出力。月余竣工。是夜,天降紫石于东首。公曰:天降紫石,寓紫气东来,昭示阳谷兴盛昌达。遂以“紫石街”名之。此街因此日趋繁华,士农工商抚石祈福,趋之若鹜,遂成民俗。后施耐庵将其写入《水浒传》中,紫石街之名遂名播海内外。
4、紫汇湖
紫汇湖位于阳谷古城东南角,相传微山湖龙王东海赴宴,酒醉被渔民逮住,让张秋做炖鱼者买回,路上颠出鱼篓,为一年轻夫妻捡到。是日乃其母周年忌日,心下要做善事,遂将其放生于县城东南水坑内。龙王见此地风景秀丽,把做第二故乡,经常往来。又怕惊吓百姓,便在微山湖和阳谷之间打一地下通道。此后龙王每来,水坑上方便聚有一团紫气,人们把水坑叫着“紫汇湖”。
5、李逵坐衙
《水浒》第七十四回说,李逵和燕青去打擂擎天柱,中计后被包围,然后宋江派卢俊义大军前去解救李逵燕青,回去路上李逵走散。到了寿张县,李逵看到有人被欺辱但并没有人上前阻止,县官也不理不睬,于是他决定撤掉县官,自己穿上官服判案。百姓们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事全被他的霸气武力所解决,深得百姓爱戴。李逵怕宋江怪罪其多日不上山,便回梁山了。
6、祝家庄
祝家庄(今李台镇祝口村)位于阳谷县城南15公里处,北宋时期为济州到大名府必经之地。庄前林木葱郁,庄后石塔耸立,庄内盘陀路布局,是一奇特天然地势。《水浒传》中描写,祝家庄与梁山作对,宋江领兵三次前来攻打,大败祝家庄,因此当地人忌说三打祝家庄,后改称竹口或祝口。现在的祝口包括大寺、临河、李街、明堤、甄台、西台、凤凰台7个自然村。毛泽东曾多次提及三打祝家庄,特别是在《矛盾论》中用大段文字论述了三打祝家庄这一唯物辩证法的事例。
来源:文化阳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