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的考点是太阳的视运动,是近期做的此类题目中最新颖的一组题。邓老师讲课时强调过天安门前旗杆影子最短(影子正北),日晷的正确安装,是想说明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而此题考察影子的正南正北,本题的思路:影子的转动是因为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自转的度数应该就是影子转动的度数,因此北京时间12点还差4度到正午,即在东经以西4度,即东经度,只能选A山东。第4题,也不太好解释,先上图
第二个图是我自己画的,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地方时确定,太阳的方位是确定的,只是太阳高度不一样,因此4月15日开学一周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直射点北移,距我们越来越近),影子变短,夹角保持不变,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想起来了在野外用手表辨别方向,利用的也是这个原理吧
这个资料弄复杂了,野外考察记住口诀就行,“时数折半对太阳,十二指的是北方”,今天不妨探讨一下,首先明确这个时数指的应该是地方时,以地方时8点为例,回到我刚才画的图,我再补张表盘状的图,注意两个小时应该是30度,八点钟的太阳位置如图所示: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准备好手表,8点对半是4点,用4点对准太阳,12点就是北,上图
看秒针就是4点钟方向,不清楚?我标出来吧
第4题,我只能讲到这里了,不当之处,还请留言指正,野外考察记得带块表,或者带个地理老师也不错??
第5题,南北方向的书桌边影子朝北,所以应该是面向东,就像此时的我看着你们??????????
第三题组
这组题目较简单,不再一一解析,这组题想表达的就是乡村发展,乡村变城镇,社区化和城市化的过程。第1阶段,建国初,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得解决粮食问题,就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问题和引水灌溉工程问题,因此当时的土地平整运动进行的火热,完成了很多壮举,经常听老辈们讲起平整我家西边的大寨田的故事,我家在后纸村,西面是山地,要变成耕地,得下大功夫,有这样一句话流传下来了“要想死,去后纸,早起四点半,坡里两顿饭,夜里加班到十点”正是当时那拼死的精神,才修整出我家西坡的万亩良田啊,求学,做事业,难道不需要这种拼死的精神吗?第2阶段,非粮化,市场决定类型和规模;第3阶段非农化,产业结构调整,即工业化,才有了第4阶段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四题组
本题较简单,题干三个句号,两层意思,第8题考第二个句号,两只白鹤从骆马湖分道扬镳,最后又殊途同归,说明路线受影响了,材料中提到云雾和强风,强风对两只白鹤的影响是一样的,他俩只会往同一方向上飞,所以只能说云雾,两只小可爱“枪生”和“”迷路了,雾散去以后,又找到了越冬的路,只能选D。第9题考察第一个句号,一拖二的题目回头看,“越冬”是题眼,因此应该是冬季来临前赶到,选B,12月。
第五题组
主体功能区,因地制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该是生态保护,这两个题不分析了,太简单了,答案DC。
第六题组
第12题,读图能力的考察,从图上能读出信息,完全的送分题,选B;
第13题,关键词“土层疏松”,第一反应是风化作用必选,同学还有33天高考,居然不知道什么叫做风化?温度热胀冷缩,水三态变化和生物的生长代谢,使得岩石大变小,变成松散物质堆积在原地。
高山的话,流水侵蚀可以排除,地壳抬升主要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所以只能选择C,至于冰川作用是怎么使得表层疏松的?我想到的是冻融,归根到底还是风化作用,冰川堆积有可能吗?堆积的物质一般都是岩屑物质,疏松吗?答案是肯定的,冰碛物的特点就是分选性差,疏松,上图
关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地区的旅游圣地,很美,大家可以看一看下面的图片,探讨一下这些自然美景的形成过程
第七题组
“飞地”这个词我们熟悉,经典高考题再回顾回顾
村村冒烟,抱团飞地都是字面意思,此题的关键是小寿光,寿光农业发达,因此14题选D,15题,脱贫地区,基础差,但优惠*策多,投资环境好。
第16题:得分率较高
第一问:两个关键词“齐全”“品质优良”
(1)齐全,讲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下面这两个题,学生能很自然的想到此题,结合材料写出“山地起伏,气候条件多样”;
材料中提到格鲁吉亚葡萄酒酿造发源地,古老,说明当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此可以培育更多优质的葡萄品种。
(2)品质优良,老生常谈了,光照、昼夜温差、水源、土壤等等,不再赘述。
第二问:指出地下酿酒的优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恒温”“50年”,转换成地理语言,恒温发酵,稳定性强;不易腐烂变质,可长期保存;土封存陶罐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或易操作、易推广。
第三问:基建狂魔,修路修桥修电站,有利影响大大滴,和上次做的河钢收购塞尔维亚钢厂对塞方的影响一样,就业、经济收入、基础设施、材料中还有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葡萄,还有一道经典高考题,大家再巩固一下
对葡萄和葡萄酒,我是情有独钟,特别是家里的那瓶已经过期的冰葡萄酒,珍藏着美好的回忆,冰葡萄酒被称作“上帝的美丽错误”,相关知识点给大家补充一下
第17题得分率低,学生对文字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形成直观的景观图
该题的得分率低,第一问送分的作图题,饼状图,和秦岭主脉一样,注意图例即可。第三问推广全膜垄作技术的理,关键词是“全膜”和“垄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容易写出。第二问是拉开差距的一个题,学生对题干中描述的垄作不理解,形不成景观图,脱离农活动很多年,需要补充一些关于此景观的知识点
第18题
澳大利亚,想的最多的是它的气候类型、混合农业、厄尔尼诺现象对它的影响,大家再复习一下吧
(1)森林大火的好处和害处,以前青岛一模考过,学生答的不太好,心寒,上图
复习到这个程度了,看什么都做过,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做过,同学们,高原期到了,挺过去就柳暗花明了,加油??
(2)分析,从材料中找信息,特别是二期着火点一定要抓住。
(3)辨别真伪,肯定是假的,材料中提到1.4%,图片太夸张了,理由结合澳大利亚的沙漠广布。
第19题
泾渭分明的原因以前曾探讨过,这个题不是考的泾河和渭河,而是长江和汉江,先上几张彩图吧
(1)判断长江和汉江哪一个清澈,解题的突破口是材料,材料里面提到汉江的长度、覆盖率、上中下游的河床特点,学生只能从这些资料入手,个人认为把长江的这些资料也给出来,更利于学生组织答案,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泥沙少;河道比降大,比降这个词学生不懂什么意思,游荡型河道不知道什么意思,蜿蜒形河道,这个好理解,就是曲折呗,流速慢,因此泥沙淤积了,所以交汇处泥沙少,清澈,这样的话就能得满分了,补充一下关于河道的知识点
(2)夏初更清晰,说明清的更清,或者浊的更浊,夏初的话,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这个知识点,长江进入汛期,水量猛增,因此泥沙多,而汉江还未到达汛期,所以对比更明显
(3)年,洪水,汉江和长江都水量增加,因此携带的泥沙都增加,所以界线没有那么的明显了,其实随着汉江的污染日趋严重,泾渭分明的这种景观会终将逝去的,想想就难受??关于泾渭分明的河流,地理蹊谢老师曾经总结过,给大家分享一下,致敬老谢,坐一下午了,整理的不好,大家凑合着看,距离高考还有33天,加油!
常在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