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数千年历史中,鹿泉曾出过这些历史名人
TUhjnbcbe - 2023/5/21 20:25:00
江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892.html

古时的鹿泉是声名远扬的福地

历史上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

众多名人志士曾留在这里

为鹿泉的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了解一下吧

......

赵佗

赵佗(前年?-前年?),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被誉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公元前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攻取岭南。由于屠睢滥杀无辜,被越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征抚,于公元前年取得岭南,并在岭南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秦二世继位后,中原陷入一片混乱。公元前年,南海郡尉任嚣临死前,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公元前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

公元前年,汉高祖刘邦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赵佗接受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发布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上书无效,于是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公元前年汉文帝刘恒即位,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赏赐赵佗堂兄弟们官职和财物。再次派陆贾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后赵佗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而在南越国内,继续使用皇帝名号。汉武帝建元四年(前年)南越王赵佗去世,葬于番禺(今广州)。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公元前年被汉朝所灭。赵佗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推广中原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南越地区的发展。他先后两次归汉,使岭南百越之地归入版图。

赵佗先人的墓葬在赵陵铺村,历史上属获鹿管辖。明朝诗人杨睿以“烟树苍茫锁赵陵”写入“获鹿八景”。原立于赵陵铺十字街的“西汉南粤王赵佗先人墓”碑,现已移至墓前,由清代获鹿知县涂配五书丹,刻*庆二十五年。

韩信

韩信(?——前),淮阴(今属江苏)人。家庭贫苦,好学兵书,参与秦末农民大起义,先从项梁、项羽叔侄,后归汉主刘邦为大将,屡出奇计,战功卓著,为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

汉王二年(前年)八月,韩信率*平定魏地。闰九月,击破代国,擒代相夏说。三年十月,与张耳率*数万人越过太行山,东攻赵国。赵王歇与陈馀聚兵二十万于井陉口(今鹿泉东-西土门),拒不采用广武君李左车正面坚持勿战、后面断敌辎重出奇制胜的计策。

韩信察知赵*情况后,引兵至井陉口三十里扎寨。半夜,令轻骑二千人,人手持一面赤旗,从间道萆山(今抱犊寨)而出。又使数万人先行,至绵蔓水(今绵河)东岸,背水列阵。天明,韩信树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打开壁垒出战,两*大战良久,韩信佯败,丢大将旗鼓,进入绵蔓水东岸背水列阵。赵*空垒来战。从间道至敌后的汉*二千轻骑趁机驰入赵*壁垒,拔去赵*旗帜,换上赤色的汉*旗帜。背水列阵的汉*殊死抵抗,赵*不能擒获韩信,欲还壁垒休息,见壁垒遍插汉*赤旗,大惊,纷纷逃散,赵将不能禁止。汉*趁势两面夹击,大破赵*,斩陈馀于汦水上,生擒赵王歇。

平定赵国地区后,韩信又采用李左车建议,按甲休兵,镇抚赵民;遣使燕国,使燕国望风归附。韩信率*破齐,被封为齐王,引兵与汉王相会于垓下,消灭项羽,徙封为楚王。后被人诬陷谋反,贬为淮阴候。汉高祖十一年(前)正月,被吕后、萧何设计斩于长乐宫钟室。

背水之战,韩信以数万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充分展现其“连百万之*,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堪称*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诗人王涯在《从*行》里,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戈甲从*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鹿泉以韩信射鹿得泉而名。在西土门村建有韩信祠,为鹿泉八大景之一,年移抱犊寨峰顶。

元好问

元好问(—年),字裕之,号遗山,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七个月过继二叔元格,七岁能诗,目为神童。十四岁受业于泽州宿儒郝天挺,从学六年,博通经史,尤工诗。二十一岁回故里,在定襄遗山读书,自号“遗山山人”。

两年之后,蒙古大*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举家迁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后转徙登封。贞祐二年(1)金宣宗南渡,迁都开封,大批文人随之南迁。元好问与金朝诗文名家交游,《箕山》、《琴台》等诗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于是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

兴定五年()进士及第,不就选。正大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元好问关心民生疾苦,政治声誉非常高。罢职镇平县令时值元宵佳节,百姓敬酒惜别;在内乡“劳抚流亡,边境宁谧”,丁内艰时“吏民怀之”;“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天兴元年(),擢尚书省掾。不久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天兴二年(),金朝守将崔立以汴京降蒙古,擢为左右司员外郎,参与《功德碑》事件,后随大批官员被羁押山东聊城,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今冠县)之间。他抚养好友白华的孩子,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

天兴三年()正月,哀宗自杀,金亡。元太宗窝阔台十年(年),49岁的元好问结束羁系生活,次年返回故乡忻州。痛心金国的沦亡,构“野史亭”,以著述存史自任,奔走于河南、河北、山东、燕京广大地区,其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

蒙古定宗后称制二年(年),六十岁的元好问到获鹿定居(或云年、年),并在封龙山与张德辉、李冶一道讲学,并称“龙山三老”,他的学生王思廉后成为颇有名气的学者。其《鹿泉新居》:“宁州假馆又两年,未保东来不西去。山城百家家有山,觌面呈山谁一顾。卖书买得吕氏园,不谓全山举相付。”

元宪宗七年()秋九月四日卒于获鹿寓舍,归葬于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州韩岩村)。

元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诗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存散曲仅9首,具有开创性。笔记小说集《续夷坚志》,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附: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楚些何嗟及,山*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曹时聘

曹时聘,字嗣山,获鹿县人,明隆庆四年(年)举人,第二年中进士,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万历二十九年(年)巡抚应天(今南京),反对宦官增税害民,“公疏直陈,拯民涂炭”,“吴人德之”,建生祠于茅山(江苏金坛县西,今称大茅山)四时行祀。自南京北归后,出守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被巡抚弹劾,遭罢拙。后复凤阳府任*务提督,因赈灾有功又擢山东副宪,随后升任徐州兵备。

万历三十二年(年)升任工部右侍郎,受命总理河道。当年秋,*河在丰(江苏省丰县)、单(山东省荷泽市)等地决口,曹时聘深入灾区察看,与沿河诸州县官员返复计议,定出治理方案。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初十动工,自朱旺口至小浮桥开挖浅水新河,全长里,共分四大工段,由河南、山东、江苏个州县正官分挑。曹时聘“以治河比治兵”,制定严密的施工纪律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并经常到各工地进行察勘;他住在施工“前线”,时同民工一起挖河、筑堤。第二年二三月间各工段陆续告捷,50余万民工无一伤亡。工程验收时,曹时聘逐段“核丈所挑之渠、垒土之堤、两岸空隙之处”。四月初九开闸放水,曹时聘回到朱旺,“目击*河大溜直射新河之口”,“全河大势奔腾东,尽归新渠,实际故道”,实现了“*河归槽(曹)”的宏愿。在治*期间,曹时聘丁太夫人忧去,天子问*泇事宜,“公疏对凿凿”。

工程即将完工时,他把全家老小召到工地,表示曹家与新渠共存亡的决心:如新开渠道成功即完成了“*河归槽”的誓愿,如果失败,将“曹归*河”,带领家小一同去*泉见丁太夫人。

治理*河之前,曹时聘在山东还完成了“开泇济运”工程。泇河在山东滕县与峰县(治所在今枣庄市南)之间,南通淮河,与运河沟通即可在*河泛滥期间保障漕运。从隆庆三年(公元年)翁大立始议,后舒应龙首开,刘东星攻坚试通,李化龙极力成河,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年)曹时聘完成未竞之功,前后共35年。清代治河专家尚书衔河道总督靳铺评价说:“有明一代治河,莫善于泇河之绩。”清光绪《获鹿县志》载:“曹公设施奏议,诚先后治河者之宗也,厥功伟哉!”

崔应麒

崔应麒,字献可,获鹿人,幼与高邑赵南星同学恒山讲堂。隆庆五年中进士,历任五台、潍县、汲县的知县,颇著官声。

迁户部主事,历郞中,出知济南,再迁河南按察副使。当时汝洛地区弄饥荒,饥民聚集为盗,崔应麒到任后练兵饬备,放赈救民,开凿汝水灌盐卤地,获得数千顷良田,当地民众感其恩德,在汝水渠上修建了生祠。再进四川右布政使。当时播州地区(今贵州遵义市)初定,杨应龙遗*吴洪暗暗勾结安疆臣(彝族土司),聚众数千人为乱,总督王象乾急请崔应麒商议对策,崔应麒“单骑往驰檄谕之”,暴乱很快得到平息。

督府举荐崔应麒升任左布政使,管遵义道事。崔应麒一到任,就主持筑城堡、建驿舍、立学校、置屯田,移视险要,遍访百姓,不幸为瘴*所侵,几乎不能动。后又以右副都御使任陕西巡抚。那时矿税为害人民,“秦税甲天下”,崔应麒到任后,立即赈饥罢税,允减三分之一,使百姓得以安宁;修缮工事,加强战备,逐步赢得边事安定。后升任兵部右侍郎,又因平播州的*功进一级。不久,因瘴*病发告归获鹿老家,四年后病死。

崔应麒沉默廉直,义所当为则不避劳怨。任潍县县令时,因为宽待拖欠赋税钱粮的百姓,被朝廷罚俸三年,以至靠赊卖家产养活自家;清理藩镇侵占的田地给百姓耕种,被推官弹劾也不屈服;浔阳关差役横行霸道,原来的官员不敢得罪,他上任伊始就斥退了一百多人。崔应麒用兵有谋略,每次出战必能获胜。回老家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倨傲神色,刚进村子就下了车,见了老人赶忙上前躬身问好。一次拜访友人,村中妇女孩子在路旁迎候,认为崔巡抚一定是车马喧哗、非常显赫的。不一会,一位头戴角巾、身穿布衣的老人驾着牛车走了过来。有认识的说,这个人就是崔巡抚。人们赞叹崔巡抚真俭朴啊。

过去获鹿城向阳街有为纪念崔应麒所立的“恩荣三代坊”。泰山经石峪西侧,有崔应麒草书的七言律诗《题晒经石水帘》:“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薯凝烟。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刻于万历十九年。

魏天贵

魏天贵(?-年),字崇禄,降壁村绅士。有三个儿子:知节、知蕳、知策,都是诸生,而知策善骑射。

清朝统治者在尚未入主中原之前,曾多次发兵侵入关内骚扰杀掠。崇祯十一年(戊寅,)八九月前后由关外发兵,多尔衮所部傍太行山东麓进犯,所到之处,明将“率皆溃遁”,占据正定后,又进兵获鹿。消息传来,魏天贵对三个儿子说:“清兵要打到我们县了,我们必须立即进城,一同抗击清兵。”于是带领全家进入县城。县城被清*被围,魏天贵和正定府通判、署获鹿县事吕之荫等人共同商议守城大计,命令知策守东南,知节守西北,和千总刘邦祚、王振基、吕汉等人统乡勇同心协力抵抗敌人,等待援兵。但守到第五天,援兵还是没有到来。魏天贵就派儿子知策突出重围,出城求援。但巡抚张其年态度冷漠,拒不发兵。知策没有办法,又连夜奔回县城,并扬言则说援兵马上就到,而只将实情告诉了父亲魏天贵。到了第八天,县城终被清兵攻陷,魏天贵一恸而亡,知节战死。知策手刃其子女投入井中,奋勇巷战,被清*用火烧死。知县吕之荫及赵民征、谢昌绪等人同时殉难。清*入城后大肆烧杀掳掠,昔日熙熙的旱码头变得阴风愁云,惨不忍睹。魏天贵子孙三代和获鹿一千多兵民死于这次抗清血战。

不久,明怀宗崇祯帝下诏诛巡抚张其年,并遣官致祭,旌表知节、知策:知节敇封“无愧臣子”,谥节烈;知策敇封“忠孝生员”,谥忠孝。城东建取义祠,修“崇祯戊寅殉难节义题名碑”,共记有姓名的官员、生员人,未录姓名的“义民马从录等七百余人”。

乾隆《获鹿县志》论曰:“戊寅之祸酷矣!而鹿之殉节者或缙绅之士、或草莽之人,或介胄之英,或闺阁之秀,灏气不屈,贞心不磨,争一死以报国,杀身以成仁。”光绪《获鹿县志》亦痛言:“残酷之惨莫此为甚!”#文明鹿泉##石家庄身边事##石家庄资讯#

作者/来源:文明鹿泉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千年历史中,鹿泉曾出过这些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