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寒冬时节,问竹哪得翠如许
TUhjnbcbe - 2023/5/23 2:07: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寒冬时节,问竹哪得翠如许

——聊城“南竹北移”实践之路


  □本报记者胡磊薛良诚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曾借住过别人的房子,他安排家人种上竹子。有人问他何必这样麻烦?王徽之指着竹子反问:“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唐宋八大家”苏东坡热爱美食,几乎人人皆知,可他却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千古佳句。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梅竹松……中华文明几千年,象征刚正不阿、正道直行,比喻坚定不移、坚韧不拔气节和风骨的竹文化长盛不衰。
  虽无崇山峻岭,却有茂林修竹。都知道聊城是“江北水城”,却鲜有人知道它的另一张新名片——“南竹北移”的技术推广中心和“南竹北移”会议永久会址。
  聊城,作为我国北方引种栽培竹子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引种栽培竹子品种最多、“南竹北移”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之一。百竹园:东昌湖畔的试验田
  寒冬时节,作为北方城市的聊城同样是一片萧瑟。但在城市一隅,却是翠绿一片,自成气候。几缕暖阳努力地“挤”进竹林,照射在林荫小道上,显得格外静谧。
  这里,就是东昌湖畔,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西南侧,也是我国北方城区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林——百竹园。
  眼前这片繁茂竹林,谁能想到曾是一片“禁区”。“原先这里是盐碱涝洼地,冬春白茫茫,夏天水汪汪。”12月4日上午,聊城市禾木竹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道君说。
  “这是斑竹,古人言: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这是湘妃竹,这是紫竹……”站在他当年亲手栽下的这片竹林里,钟道君如数家珍。
  钟道君是第三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土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转业到阳谷县某机关,担任小车驾驶员。几年后,他毅然下海,一番折腾后,最终与竹子结缘。
  然而,究竟哪些竹子适合北方生长?如何才能成活……带着这些问题,钟道君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探求。
  这些年,钟道君足迹踏遍全国竹产区,江苏、安徽、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地方,筛选了多少品种,只是不断试验、反复试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钟道君对竹子的引种及繁殖等技术逐渐积累了经验。“聊城能成活的竹子品种起码不下个。”钟道君自豪地说。
  年,徒骇河流域治理,钟道君和政府达成协议,将自己基地的十几万棵竹子移栽到东昌湖畔,建一片竹林。当时,这里还是多亩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最高接近0.8%,理论上属于竹子生长的“禁区”。耗时一年多,十几万棵竹子扎根东昌湖畔。
  回忆往昔,钟道君语气轻松。但在当时,他却面临重重困难:水质不达标、土壤太贫瘠……其间,百竹园还两次遭遇“灭顶之灾”。其中,年山东出现竹子大面积开花现象,开花对于竹子来说意味着死亡。经过多番努力,百竹园总算保住了。
  很多专家慕名来到这里,纷纷感慨:想不到,在北方还能找到这么一片竹林。百竹园成就了钟道君,同时,这里也成为聊城“南竹北移”的成功样板。
  “建设北方竹子研发中心,建立竹子培育基地,培植北方竹子群落,再现*河流域‘竹文明’,让连片竹海点亮北方版图。”这是钟道君的梦想。但他也清楚,除了经验和技术,他和“聊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聊城与“南竹北移”这些年
  在省会济南的趵突泉公园和泉城公园,都有大片竹子生长,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们是从聊城的临清引种的。20世纪90年代,趵突泉重修竹林,但南方的竹子一直栽不活,最终还是从临清大众公园引种过来,竹子才慢慢成活。
  “聊城地处南竹、北竹过渡地带,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与水城也相得益彰。而且,技术上已经处于经验推广阶段。因此,聊城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喜*告诉记者,早在宋代,临清就有栽培竹子的记载。至今临清还有一条“竹竿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提出“南竹北移”,临清、冠县、莘县等地陆续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鲁西大地兴起一股种竹热潮。粗略统计了一下,全市种植面积达公顷,大小片竹林2多处,品种超过70个。同时,在市场需求带动下,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譬如,莘县张鲁镇菜园村,组建起专业合作社,从业者余人,年均扎制扫帚15万-20万把,纯利润近万元,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更重要的是,聊城市逐渐摸索出日趋成熟的“南竹北移”引种驯化培育技术,积极开展竹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选育,有效保护和储备适宜北方栽植的竹种基因,为北方竹子发展提供优质的种源。随着“聊竹”名气越来越大,先后被推广到省内以及京津冀等地,年,淡竹、曲杆竹、金镶玉竹正式引入*土高原腹地延安,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东竹西移”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总结交流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选育适宜的竹子品种,将竹生态、竹产业发展与推进科学绿化、开展生态修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有机结合,同时,也让更多的竹子在鲁西大地落地生根,形成水邑竹海,扮靓江北水城。”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副局长张景臣表示。桥头堡与“聊城共识”
  年底,中国“南竹北移”与*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举行。会议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北方竹产业创新与*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
  在这次会上,达成了“聊城共识”: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南竹北移”工程,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继续“南竹北移”工作,是创新发展北方竹林、实施*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乡村产业振兴等战略的时代所需、发展之要。但当前北方竹产业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发展竹景观、竹文化,未来要建设一批竹子种质资源库和种苗繁育基地,培育一批科技领*人才和创新研究团队,为“南竹北移”再出发提供强大的智力、种苗支持。其中,特别提到,聊城是“南竹北移”工作重要的实施地和“南竹北移”再出发的中心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地缘优势。
  这次会议明确了聊城的定位:“南竹北移”技术转移和种苗繁育中心,同时,宣布聊城成为“南竹北移”会议永久会址。
  国内专家也纷纷为聊竹积极建言献策:增加竹子品种和育苗面积,提高苗木产量;加大技术研究与科技合作,加大育苗、栽培技术研究,发挥技术引领、品种示范作用;通过农村闲置地、庭院推广栽植竹子,缓解农村冬季常绿植物少的问题,美化乡村环境,同时培育竹笋、竹竿等竹产品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竹林生态功能效益,提高碳汇能力和生态质量。有专家还提议聊城建造北方最大的竹类专业园,将园林景观塑造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把竹文化融入聊城文化体系,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文化。
  “我们将充分发挥‘南竹北移’桥头堡的作用,加强优良竹种保护培育,科学发展竹生态,做活文旅产业,以实际行动推进*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书记、局长张玉录表示。

1
查看完整版本: 寒冬时节,问竹哪得翠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