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人民日报聚焦聊城创森城市绿生态美百姓富
TUhjnbcbe - 2023/6/19 22:01:00
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m.39.net/pf/a_5777867.html

“在俺们村,小雨淋不湿衣裳,刮风看不到扬尘。”

看着一脸疑惑的记者,63岁的张桂兰开心地指着一片片树林说:“这就是答案,你看那树长得多好!”张大妈是山东聊城东阿县牛角店镇前申村人,谈起村里这几年的环境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年聊城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今年10月15日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林业是城市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让市民抬头见绿、出门有林荫、附近有公园,随时随地亲近自然、享受绿色,更好满足群众求富、求美、求健康的愿望,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说。

绿了——

探索平原造林新模式

金秋时节,齐鲁大地秋高气爽。在聊城东昌区东昌湖边,随处可见市民和游客,还有一对对拍婚纱照的新人。

“东昌湖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我们聊城也因此被称为‘江北水城’。”漫步湖边,聊城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景臣指着湖边的树木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是聊城的城市定位,打造水城特色品牌,没有这些‘绿’做映衬,水这篇文章就做不好”。

写好“绿色”文章,需要过两关——

一是往哪儿种?

平原地区粮食用地、建设用地多,林粮、林菜争地问题突出。“要解决‘老大难’,就必须打开思路。”聊城市林业局局长丁东明说,聊城在河流、道路两侧和生态脆弱区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起了高档木材、特色林果和种苗产业,解决了用地问题。

二是谁来种?

“由承包公司、企业、合作社参与,当地农民种树,给予补贴。”丁东明介绍,为此聊城市县乡制定出台土地租赁补贴、苗木补贴等政策激励机制,财政投入创森资金累计44.75亿元,调动社会资本60多亿元,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经营—转让”或直接投资模式,引进东方园林、北林科技等十几家上市公司,调动聊城市林业龙头企业、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确保不仅有人种,还要管护好。

“创森以来,聊城流转土地45.89万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60.8万亩,占市域国土面积比例的4.72%,建设高档生态景观林、高效经济林、林苗一体化,管护水平和森林质量大幅提高,林业大生态、大产业建设初显成效。”聊城市市长宋*继说。

美了——

营造生态优美花园新城

创森以来,聊城全面推进村庄绿化,按照亩至亩一个网格的要求,建设农田林网体系。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市道路节点绿地质量。

目前,聊城市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村镇绿化全面提升,建成了5个省级森林乡镇、30个省级森林村居,28个市级森林乡镇、个市级森林村居。聊城全市有森林公园11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建设了16处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处;并建立了国家级休闲体验基地3处,这些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享受美好生活的新去处。

“如今,我们在主城区建设了2亩的九州月季公园,提升改造了多亩的凤凰苑森林公园,这些都成为市民的福利,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张景臣自豪地说。

富了——

种树增收助力脱贫

“家里两口人,4亩多地,原来种小麦和玉米,每年收入不到0元,家里穷得叮当响。”在东阿县牛角店镇北陈村,62岁的陈振金想起过去贫困生活,禁不住感慨。

年,东阿县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奖补,并以开工资的形式鼓励村民管护。老陈当即将土地全部流转。

“土地赚钱了,人从地里‘解放’出来了!”老陈给记者算了笔账,土地流转每年有5元收入,此外,他在当地创森基地打工收入约元,每年还能分红元,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现在脱了贫,我可有干劲了!”

靠种树脱贫致富,在聊城不是新鲜事。“截至年底,聊城市有林地面积多万亩,林木绿化率达31.41%,林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经济林总面积达到87.78万亩,年产量88.33万吨。”丁东明介绍说。

“早晨拉(大棚),晚上盖,一年赚个3万块。”在冠县东古镇田马园村,当地村民通过发展大棚果树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原来这里全是大沙丘。”马园村*支部书记田英冲指着一片大棚说,经过平整,村里0亩土地已有亩种了樱桃,年全村人均收入2.5万元。如今,田马园村还通过网络销售水果。

“现在,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种起了果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也逐渐解决了,俺们未来的日子美得很哪!”田英冲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年11月26日20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日报聚焦聊城创森城市绿生态美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