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国晓宁通讯员王景壮谢鑫楷
经历了山城的酷暑,感受了山火中的重庆力量,转眼间,王海涛来到重庆市彭水县已经两个月的时间,这里发生的故事,令他感触颇深。
在异地他乡遇到老乡
心里特别温暖
6月30日一早,在聊城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刘庆华主任、江士国副医院医联体办公室鹿青龙主任的陪同下, 医院东昌府院区神经内科(二)副主任医师王海涛和医院东昌府院区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张微晗启程,从聊城坐汽车赶到济南,然后乘飞机来到了重庆。经过短暂的休息,由彭水自治县农村卫生管理中心张维龙主任引领,聊城援渝医疗队乘坐大巴车经过4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彭水县。
晚饭期间,王海涛和聊城援渝医疗队的队员们碰到了几位聊城老乡,通过交流得知,聊城先期来到彭水支援的有教育、卫生、农业人员有近30人,加上王海涛他们共52人,在这里遇到老乡,令王海涛心里特别温暖。
7月1日,在这个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王海涛他们参加了年彭水·聊城卫生健康协作座谈。座谈会上,聊城挂职彭水县副县长郭延伟对王海涛们支医队员们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医院领导带着王海涛们来到了未来半年王海涛将工作的地方——*家镇中心卫生院。
为了更好地工作
努力学习当地方言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让张微晗体验最深刻的却是与病人沟通的困难。从先前来彭水的同事那里,张微晗就听说沟通是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来到彭水之后,张微晗才切身体会到沟通是多么困难。
张微晗所协作的CT室是卫生院新成立的科室,科室目前还没有来得及招聘,张微晗一个人把科室全部业务开展了起来。同时,医院人员比较紧张,现有人员也没有人会操作这些影像设备,所以没有人能来科室协助张微晗。每次来了病人,只能是张微晗和病人面对面直接交流,遇到年轻人还好,虽然普通话都不标准,但是基本能沟通,如果遇到孤身前来的老年人,那着事时需要费一阵子功夫,对方说的张微晗听不懂,张微晗说的对方也听不懂,有时候手脚并用,都没有办法沟通到位。
曾经有个病人要做腰椎检查,张微晗告诉他躺到检查床上,头枕到头托里,对方什么都没有回应,自顾自地抬腿就上检查床,张微晗看这架势是要趴上去,赶紧纠正说:“老师,请您躺下!请躺下!脸朝上那样躺下!”结果病人没有听懂,直接就趴到检查床上了,没有办法,张微晗只能说,“老师,请您起来”,这句话他听懂了,身子立马离开检查床,不过却是双手撑着检查床,两腿跪在检查床上就不动了,张微晗赶紧说,“老师,请躺下,脸朝上躺下,身子转过来”,尽管张微晗两个手比划着,身体做出来仰卧的姿势,对方还是没明白,直接又趴下了,张微晗赶紧说“请起来,不是趴下,是躺下”,结果对方还是像刚才一样,两手撑着检查床,跪在检查床上,就这样,在张微晗的指挥下,对方在检查床上做起了“俯卧撑”,张微晗赶紧去对面的放射科找来援兵,帮张微晗翻译着,才解决了张微晗的困境。
沟通障碍,无法掌握病人的疾病信息,从而就会影响诊断思路,重要的是,在做胸腹部检查时是需要病人屏住呼吸的,呼吸提示音是机器自带的,是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很多老年人听不懂,不能配合屏气,结果造成图像很多伪影,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必须尽快打破这个困局。于是,在工程师远程指导下,张微晗找了一个声音甜美的当地女职工,用重庆话重新录制了一遍提示音,保存到机器上,从此,需要屏气的图像就清晰多了。提示音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与病人沟通始终不顺畅,张微晗在不忙时,找放射科的老师学习常用的重庆话,工作之余,上网找重庆话的学习资料,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能和病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在山城感受重庆力量
为当地老百姓带去健康
医院从事的是神经内科的工作,尤其擅长一些眩晕的治疗。来到*家镇中心卫生院以后,这里内科需要诊疗的是全科的病人。在这里碰到神经内科和眩晕的病人,王海涛还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但有些不常见的内科病,王海涛也时常没有把握,医院的同事们进行远程会诊,使病人得到更为正确地治疗。
来到*家镇后,王海涛每周一和周四进行一次大查房,平日里针对他们的疑难病人,随时给出指导意见。来*家后,在临床工作中,王海涛发现有很多头晕症状的病人,经过检查都能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及时给予他们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检测,大部分可以归为主观性头晕,给予他们开具调节情绪用药,取得很好的疗效,到目前为止已为近20人完成上述检测。期间,王海涛碰到了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人,通过复位治疗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给病人治疗的同时,王海涛给当地医生做了详细的讲解,从发病原因到变位检查到复位治疗再到复位后注意事项做到了点、面结合。两个月里,针对外周性眩晕病人,把前庭康复操交给他们,配合输液治疗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工作之外,王海涛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讲解第九版新型冠状病*防控方案、为全镇残疾人代表讲解高血压知识,医院组织的消防知识讲座等。随着天气慢慢转凉,慢性病的复发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有可能会进入也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也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把所学所会全部奉献给*家镇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