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儿科门诊总是格外忙碌,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诊室内外充斥着孩子的啼哭声、家属们的询问声,因此,这就需要儿科医生具备更多的耐心、爱心。
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道昉就是一名始终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的医生。从医30多年如一日,无论多么忙碌、辛苦,他的脸上却总能带着微笑,令人如沐春风,不少孩子、家长亲切地也称之为“王爷爷”。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时,他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就是要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辛苦一点也值了。”
做每个孩子的“医生爷爷”
儿科有时候是门“哑科”,因为有的孩子太小,还不能清晰表达身体的病痛,有时会闹个不停,家长也不能准确描述孩子病情,这就需要儿科医生具备爱心与耐心。不仅要与家长认真沟通,有时还要学会用眼神、表情与婴儿交流。
近日,一名母亲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来到聊城二院华美院区儿科门诊,王道昉一边耐心安慰着孩子,一边将用手搓热的听诊器搭在孩子身上,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孩子竟然立即停止了哭泣,露出了微笑,认真配合王道昉的诊疗。“王主任给孩子看病时,眼里充满着慈祥,嘴角上挂着微笑,就跟孩子的爷爷一样,这让我们家长还有孩子能感受到一份安心。”这位患儿家属一语中的。
王道昉每天接诊上百个孩子,也至少接待上百个家长,但无论对谁,他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总能做到仔细问诊、听诊、开药,耐心解释病情,叮嘱用药量。“我们就是要把每个小患者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王道昉说。
好医生要具备良好的基本技能
“医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王道昉说,从医30年来,他潜心于儿科事业的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外儿科诊断治疗的新成果、新动态,不断进行“充电”。
活到老,学到老。今年已年过60的王道昉,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儿科诊断用书,他在闲暇之余,总会把精力放在读书上。“老一辈专家们写的这些教材十分严谨,没有一个错别字,只为给后辈们提供没有错误的好书。我一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会翻阅这些书籍。”王道昉说。
作为科室主任的王道昉,也经常要求科内年轻的医师多翻教材书,多学习。“我总会在查房的时候多问他们一些基础性的医学问题”,王道昉对年轻医生们的严厉出了名,但是于他而言,年轻医生更像是他的孩子,“三、五年之后,当他们独挑科室大梁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我现在的良苦用心了。”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儿科团队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行医之路,永无止境。在王道昉看来,医学是永无止境的,从医的人永远在路上,医者要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行医宗旨,要急患者及家属之急,帮患者及家属所需,永远坚守“做好人、做好医生”的信念,不断提高更精湛的技术水平,努力呵护每位孩子的健康。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晨通讯员王广兴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