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3台胸腔镜肺手术,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胸心外科手术质量不断提高。感谢科室和手术室同事们的默契配合和辛苦付出!”这是11月26日晚7时,在刚刚完成当天第3台胸腔镜肺微创手术后,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亮在朋友圈发的一条信息。
“幸亏做了一次胸部CT,及时发现了这个肺结节,胸心外科的医生、护士待我像亲人一样,手术做得好,服务也很周到。我心情好了,病好得就快了。”做完手术第2天,77岁的王阿姨已能下床行走。
这3台胸腔镜肺微创手术中,有2位患者是浸润性腺癌,1位患者是鳞癌,都属于恶性肿瘤。3位患者的平均年龄达73岁,最短的一台手术仅用时20分钟,患者年龄大、手术难度高、平均用时短、术后效果好。这对王亮及其团队来说,是一个新突破、新跨越,也标志着医院在胸腔镜肺微创手术方面专业能力的提升。
“肺结节一般很小,有的直径只有几毫米,这项手术精细度高、难度大。作为主刀医生,需要精准定位肺结节的位置,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准确切除肺结节。这项技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王亮说。
从今年年初开始,该院就开展胸腔镜肺微创手术。王亮及其团队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术前对病人进行严格检查,术中精细化操作,术后认真观察患者情况、精心护理。每一台手术结束后,他们都认真总结,不断提升手术能力。
该院胸心外科医生在切除病灶之后,把病灶组织送到病理科,做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通常半小时左右,术中便可明确病灶病理类型。主刀医生再根据肺结节的性质,决定是否扩大切除范围。“若报告显示为良性或者局限性原位癌,则不再继续扩大切除范围,若报告显示为肺癌,则需要扩大切除范围继续手术,可能采取肺叶切除术或淋巴结清扫术。”王亮说。
不仅如此,该院还开设肺结节门诊,引进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系统,根据患者胸部CT中的影像表现,自动分析患者的肺结节良恶性,形成肺结节三维成像,初步判断肺结节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借助人工智能系统,该院对于肺结节筛查的准确率大幅提高。
“现在,我们科室与手术室、麻醉科及护理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我们之间的协作更顺畅了,手术进展得更顺利了。”王亮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该院通过多学科协作,帮助50多位早期肺癌患者拆除了体内的“定时炸弹”,让他们免于疾病的困扰。
王亮介绍,胸心外科秉承加速康复的理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出院之后,胸心外科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之内的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来源:《聊城日报·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