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刑事案件裁判中的情感渗入中国社会科
TUhjnbcbe - 2023/10/12 5:05:00
北京主治青春痘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0/9084445.html
行为人进行犯罪活动的顺序通常是先具备主观过错,再产生客观行为。然而,当裁判者事后还原并评价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时,却惯于采用客观到主观的逻辑考察模式。因为客观的行为通常可以通过证据进行固定,便于记录和观察,而主观的确定往往依赖于客观行为的性质、特点,具有内在性及隐蔽性。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出发,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的确定历来是实践中一个棘手难题。因为,主观要件对应的事实不能源于对行为观察的直接阐述,而要依赖于对行为观察的间接解释。除却解释本身的不确定性之外,对于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解释还需要综合社会伦理、价值判断以及经验法则。社会伦理的接纳范围严格按照罪刑法定的标准而言,社会伦理不应进入事实的建构过程之中,毕竟裁判事实的规范性应当排斥非法律因素的渗入。然而,裁判事实的最初面貌是生活事实,也就是说裁判事实是源于生活的,而在裁判事实被确定以及公开后,又反作用于生活,直接回应着社会对于法律的认知、对于正义的诉求。当裁判结果符合人们对于法律的期待与正义的理解时,民众对于判决逻辑与结果产生共鸣,对法律产生敬畏与信仰;而当裁判结果有悖于人们所理解的正义观念时,民众就会对判决结果进行问询、声讨,甚至反抗。对于社会伦理是如何介入裁判事实的建构,可以于欢案为例说明。年4月14日,由十多名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催债队伍多次骚扰苏银霞的工厂,辱骂、殴打苏银霞。苏银霞的儿子于欢目睹其母受辱,从工厂接待室的桌子上摸到一把水果刀乱捅,致使杜志浩等四名催债人员被捅伤。其中,杜志浩因未及时就医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另外两人重伤,一人轻伤。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案件经过上诉,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上述案例在一审判决后之所以会引发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刑事案件裁判中的情感渗入中国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