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最新研究成果戚继光祖籍锁定东平东平县广
TUhjnbcbe - 2024/3/14 16:5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41219/4540736.html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是我国著名的*事家,但是关于其祖籍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在东平及周边地区与戚继光有关的戚氏家族碑拓、墓葬、墓志铭、族谱、家堂、口述史料相继被相关单位收集和整理,笔者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将戚继光的祖籍锁定为东平县银山镇昆山村。本文将分四个部分对戚继光祖籍问题进行解读,第一部分,戚氏家族墓葬、石刻、碑拓及口述史料;第二部分,戚氏家族世系及活动路线;第三部分,戚继光祖籍东平走访录;第四部分,戚继光祖籍东平相关史料考证。

据《戚少保年谱》记载,戚继光的始祖在元末时,从外氏避乱濠梁,举家迁徙到今安徽省定远县昌义乡。其祖首先归附朱元璋,选充为小旗,戮力三十年,始授为应天卫中所百户,后来征战云南阵亡。明廷为表彰其开国之功,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斌生戚,戚倜傥有侠节,善文章,诗赋骈丽有唐风。《年谱》中对戚继光的世系记载详实,一世戚祥、二世戚斌、三世戚、四世戚谏、五世戚泉、戚宁、六世戚景通、七世为戚继光。据现有史料可知,东平戚氏祖茔存有戚谏墓、戚泉墓、戚继光墓,东平保存有戚氏家族详实的活动轨迹证据链,下文将一一列述。

一、东平戚氏家族墓葬、石刻、碑拓及口述史料

(一)东平戚氏家族墓葬

东平戚氏家族墓位于今东平县银山镇昆山村,当地称为戚家林(包括南林和北林),戚家林位于昆山(旧称困山)山南、金山北(今土山村)北,昆山大坝东侧,东部为东平湖水。戚家林除了南林和北林外,中间林地大部分淹没于东平湖内。

戚家南林现在保存有戚泉墓。戚泉(又称戚宣)为戚景通伯父,因为无子,戚继光父亲戚景通过继给戚泉,戚景通得以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戚泉墓位于金山北(今土山村北)戚家南林,墓高2米,周长10米,墓的南半部被土山村民房占压,墓顶部有几十年前挖掘的大坑,周围有明代墓砖,墓被杂草覆盖。墓的西北方为平地,距墓多米有水井一口,井沿石为砸坏的墓碑石砌垒。据金山、土山村民指认,该墓为戚氏坟墓。附近六、七十岁的村民,年幼时都曾钻到墓里边(墓顶部西北有边长0.7米的三角形盗洞)看过,见有字迹,为墓志铭。墓室长约2米,宽1.8米,高1.8米,由大块青石垒砌而成,在北面长1.2米,高0.9米的石面上,刻有长0.7米,高0.6米的墓志铭。

戚家北林位于昆山前,现今被村民张德柱的房子和院落占压,戚家北林西部是村变电室,东南部是东平湖。据《戚氏族谱》和相关口述史料证实,戚继光墓在困山前,墓前有碑,戚继光墓至今尚未挖掘,仍然保存在戚家北林。

(二)戚家林残碑

1、戚氏祖茔石碑。位于戚家南林附近,一半埋于土中,刻石长1.01米,宽0.76米,厚0.4米。此石为祭祖用的供桌石,西南面为“戚氏祖茔”戚用(戚谏)之墓,现已被房基全部占压。上面裸露面较平滑,正面刻字:

2、林门楣石。林门楣石规格为长1.46米,宽0.57,厚0.3米,右侧有:东平路须城县西登乡北冯困山村祖籍居,戚泉长男处恭立。戚处恭,即戚继光之父戚景通,字处恭,此石证明戚家林石门(牌坊)是戚景通建造。

3、残石二块。其一残石,规格为长0.35米,宽0.24米,厚0.21米,正面刻有“戚氏之茔”,残石背面刻有“四子”;其二残石,规格为长0.77米,宽0.44米,厚0.24米,刻有“东平路须城县北冯困山,长子戚泉、次子戚佑、三子戚琳、四子戚德,四子。”

4、出土物品:明代赏得秦王镜,直径0.15米,厚0.06米。昆山村民张忠成,在昆山前北林盖房子时挖出,镜子周边有铭文:“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在戚泉墓找到明代祭祀用的瓷碗等残片4片。另有,在昆山村民家中找到的用棺木做成的木杌子,高0.8米,木质较硬。

(三)戚谏(又称戚用)墓碑拓片

在东平县戴庙镇戚垓村戚一船手中收集到“昭勇将*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戚公之墓”拓片一张,现将拓片内容和相关考证列述如下:

1、拓片内容。拓片正中间为“昭勇将*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戚公之墓”。拓片长厘米,宽45厘米,拓片左中偏下粘贴说明一张。整个拓片共有46字,一横行,四竖列,横行书“考”二字,显然是子为父所立。

右数一列:“知东平州李□题”7个字,其中6字可辨识,李“□”模糊不清。中间一列,即右数第二列为“昭勇将*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戚公之墓”,共17字,这是墓主的生前所任职务或者死后封号。右数三列为:“孝子戚□注血拜立”8字,唯戚“□”模糊不清。右数四列为“永□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12字,唯永“□”年模糊不清。

拓片左下角为说明文字,内容为“此将*墓碑,在山东省梁山县银山九区昆山村村前面庄内,张维祥、张继成两家门口,将*墓前碑后,埋有戚继光之墓碣一块(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有案存查)。在民国三十七、八两年当中,将*墓遭本处破坏后,一九五零年(民国卅九年)经民(氏)族前往再三搜查无着,始知此石碣已被损失,现经山东文化局派员到县转赴菏泽等处调查进行,尚未确定处理”。

2、拓片考证。永“□”年,永“□”年的模糊不清,其“□”字上部尚有“”的痕迹。明代年号为“永”字开头的,一是明成祖朱棣,年号为永乐(—);二是永历(—年),是桂王朱由榔的年号,但是永历年号仅有十五年。故拓片中“永□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应为“永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知东平州李□”的考证。据康熙《东平州志》记载,永乐年间任东平知州的有周绶、刘箴、李湘,根据以上分析“知东平州李□”应为永乐年间的“李□”任知州。据查,李湘,江西泰和人。永乐年间,升任东平知州,历十余年,且在洪熙年间()仍任知州。且“李□”中的“□”中有“湘”之笔画较明显,故“李□”应为李湘确定无疑。

3、立碑人考证。戚继光生于年,其父景通生于年,皆无可能立碑。戚继光祖父戚宁生年不详,戚继光父亲戚景通6岁时,其父戚宁逝世,即逝于年。戚宁虽生年不详,但生于之前是可能的即岁数不低于56岁,年立碑也是可能的。

在拓片中,孝子“戚□”泣血拜立的“□”有宁的繁体“”的字样。碑是戚宁所立是可能的。由以上可知,“戚公”年之前过世,在年至年期间任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则是毫无疑问的。

根据东平戚氏族谱、口碑资料和拓片内容的分析,“昭勇将*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戚公之墓”就是戚继光祖父戚宁为其曾祖戚谏所立之碑,墓为戚继光曾祖戚谏之墓。

(四)《戚氏族谱》

迄今为止,研究戚继光祖籍问题的相关单位和学者共收集了五套《戚氏族谱》,在戴庙乡戚垓村,除了保存有《戚氏族谱》,还存有戚氏家堂和供奉的明武毅公(戚继光)遗像。现将族谱内容简要列述如下:

1、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修订本《戚氏族谱》。祖谱序:“始祖讳用,系济州东关任城县人,自元纪至元三年迁东平路登乡北冯困山居住,及卒,亦葬于冯困山前金山后,作佳城焉,迄今已十余世矣。”

2、年11月28日手写本《戚氏族谱》。序称:“吾始祖讳用,其曾祖讳祥于元末由山东泰安迁居安徽定远县昌益乡居住”。为念木本水源每逢节日吾族后人前往困山祭扫坟茔。当时林门尚在,残碑犹存,坟墓亦全。后林在困山前,祖坟乃悬棺葬,墓前有碑,其文曰:“广西都指挥佥事”(民国二十三年《戚氏家谱》载:戚继光曾被封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

一世,戚公讳用,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墓在困山前金山后。

二世,长讳泉,次讳佑,三讳琳外迁,四讳德外迁。

三世,讳士敬,字处恭,号景通,历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运粮把总,都指挥等职。

四世,长讳继光,字元敬,敕封指挥官都督,谥武毅,历仕明世宗、穆宗、神宗三皇帝,平定倭寇及到蓟门练兵,又作兵书,书成名曰纪效新书,墓在困山前,坟前有碑。

五世讳珍,字祚国。

3、梁山县大路口乡戚贾、东戚、西戚村存《戚氏族谱》,内容记载与上谱同。

4、莱芜市史志办原主任尹承乾收藏本《戚氏族谱》,山东师范大学李伯齐教授提供,内容记载与前谱同。

5、年打印本《戚氏家谱》。序称:“我姓氏来历,是由周朝开始,当时国王分封诸侯,其中有七位诸侯,俸地相邻,情如兄弟,因是七人故赐姓为七,后改为‘戚’。堂号为‘七侯堂’。常写对联:‘三礼家风久,七侯世业长’,横联‘七侯世家’。”

一世,始祖戚公讳用

二世,长公泉

三世,讳士敬,又讳景通,字处恭

四世,长讳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作兵书名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横槊稿》等。

本谱后注明:是以民国二十三年谱为准。

6、戚氏家堂,年梅月制,长2米,宽0.9米,布质三幅。

一世,始祖戚公讳用,二子

二世,长讳泉,一子

三世,士敬,字处恭,三子

四世,长继光,字元敬,一子

本家堂与“明戚武毅公遗像”在戚垓村戚氏家族供奉。

(五)口述史料摘要

1、李学平(银山镇昆山村民,男,81岁)口述:

困山前原有大墓,有碑碣,碑上有“振威将*戚继光之墓”几个刻字;年修东平湖时毁坏过一次,年附堤时又毁坏一次,“文化大革命”前就已经毁坏掉。

东平湖里原先有个“鲁桥”,现在堤里面,已全部淹没到水里。听我爷爷说他那辈人找地都以“鲁桥”为准。南山(即金山)有戚家林,石门很高大,六十年代修扬水站、修村里的桥时,石门被扒掉。到了“文化大革命”时,墓地里已没有多少东西。戚家林中从南山到北山都有墓地。

昆山前东南老年间叫戚家洼。张姓人家盖屋子时在房子西南角发现有块石碑,碑上刻的是:“振威将*戚继光之墓”。是用铁链子吊着的悬棺,柏木板,不厚。戚继光墓距老林2公里多地,老林在南山(金山)北面。

2、戚一春(戴庙乡戚垓村村民,男,74岁)口述:

五十年代,我们戚氏族人都是去昆山前烧纸。在昆山墓地有悬棺,用铁链子吊着。戚家洼在昆山坝子以南,毛山以东,那是戚家的地,被郭家占了,坟被平,五十年代郭家和戚家因争地打官司打到了菏泽中级法院。

3、张传磊(银山镇干部)介绍:

土山岛(湖心岛)东0米有鲁桥,鲁桥是个村,因鲁姓人居住,又有桥,所以叫“鲁桥”。困山村西边有个楼叫西楼,村里人听老辈的讲戚继光是在西楼上吞金死亡的。

现在的昆山原先叫困山,因周穆王打猎曾困在此山而得名,后人因忌讳困字改为昆山。明代以前这里就有冯姓人居住,所以叫冯困山。因冯家是大户人家,附近的南堂子村也叫冯堂子村。十几年前昆山村赵西环挖出过青铜剑,剑离振威将*戚继光墓不远。

年10月份左右,东平县*史办姜广智主任及政协文史委徐衍亮主任,分别到银山镇昆山村、戴庙乡戚垓村以及梁山县大路口东戚村、西戚村、梁山县寿张集戚楼村走访,收集了大量详实的口述史料,相关内容在第三部分列述。

戚氏祖莹戚谏(用)墓在金山之北,靠最南面,现在被房基占压,有供桌石刻为证,并与《戚氏族谱》记载完全一致;戚继光的祖父戚泉墓即南林大墓,是在戚继光之父戚景通死后所造,有墓志铭为证;戚家林是由戚景通所建,有戚家林门石刻为证;困山是戚氏祖居地;戚继光墓如《戚氏祖谱》记载在困山前,有遗址、遗迹和遗物为证。

二、戚氏家族世系及活动路线

对于戚继光祖籍问题的研究,需要对戚氏家族世系及其活动路线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此才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下文结合相关史料对戚氏家族的活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

(一)戚氏家族上三代世系

一世祖戚祥在元末时,从外氏避乱濠梁,举家迁徙到今安徽定远昌义乡。其始祖首先归附朱元璋,选充为小旗,戮力三十年后始授为应天卫中所百户,后来征战云南阵亡。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年(元至正十三年)冬带领徐达、汤和等人离开濠州,进占定远。年(洪武十四年)左右,朱元璋派傅友德率兵征战云南。因此,可以推论出一世祖戚祥应早于年从*,年左右战死,从*三十余年。且戚祥战死云南前其官职为百户,其死后就地埋葬在云南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根据《族谱》记载,“戚祥妻子为张氏,生一子戚斌。戚祥元末明初由山东泰安迁居安徽定远县昌义乡居住。”这一点恰恰符合史实,从元末明初山东泰安、济南、青州等地有大量人口流入安徽北部地区,至今在安徽仍然流传着祖先来自山东“枣林庄(今兖州)”的传说。

二世祖为戚斌。《戚少保年谱》记载,戚祥战死后,明廷为表彰其开国之功,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族谱》记载:“戚斌为明威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以此搬回山东济州任城县居住。戚斌妻赵氏,仅抚育一子。”因此,可以推论出,戚斌是年(洪武十四年)后从定远抑或应天卫(今南京)迁回山东济州任城县居住。据民国二十三年《戚氏族谱》记载,东平戚氏家族“原为济州任城县人,自元纪至元三年迁居东平路登乡北冯困山居住,及卒亦葬于冯困山前、金山后。”元代至元年号有两个,一是年(元世祖至元三年),二是年(元顺帝至元三年)。据史料记载,年(元顺帝至元三年)济州一带*河水溢,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戚氏家族迁居东平应与此次水患有关,时间大概为年。

另外,明代登州卫建于年(洪武九年),戚斌于年后授予登州卫指挥佥事也完全符合史实。戚氏家族属于*户,根据明代兵志记载,明代*户分为从征、归附、谪发三大类。戚祥属于从征类型,早期跟随朱元璋从征的将领其世袭惯例多离祖籍地较近。因此,戚斌任职登州卫完全合情合理。戚斌迁居济州任城县居住的史实,对于梳理戚氏一族的活动轨迹尤其珍贵。

三世祖戚。《戚少保年谱》记载,戚斌生戚,戚“倜傥有侠节,善文章,诗赋骈丽有唐风”。《族谱》记载:“戚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妻王氏,生一子戚谏。”

根据以上史料,可以得出戚氏家族的一支应在年(元顺帝至元三年)就从济州任城迁居东平,济州任城和东平家族之间应该保持着宗族联系。济州任城和东平同处于运河沿岸,其间隔仅七十余公里。二世祖戚斌在年(洪武十四年)授予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从安徽定远迁到济州任城县居住,以及后来《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记载戚继光出生于济宁鲁桥,说明东平戚氏家族与济州之间始终保持着宗族联系。

(二)东平戚氏家族世系

东平《戚氏族谱》把戚谏作为东平戚氏的始祖。《族谱》记载:戚谏又讳戚用,妻赵、张、钱氏,有四子。戚谏原住济州东关任城县,自明纪宣德年间迁居东平登乡北冯困山居住,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墓在困山前,金山后。《戚少保年谱》记载:“生戚谏,戚谏有膂力,弱冠独搏一虎,乡闾异之。”

二世戚宣(泉)、戚宁。《戚少保年谱》记载,戚谏生戚宣,戚宣无嗣,有弟曰宁,娶郡守阎琮姊,生大父景通。方六岁,藐焉孤矣,时阎年二十四。《族谱》记载:“戚谏妻赵、张、钱氏,有四子。长子戚泉,又称戚宣,妻董氏,一子;次子戚宁,又称戚佑,妻阎氏、王氏,有二子;三子戚琳外迁,妻王氏,二子;四子戚德外迁,妻王氏,有四子。”

从以上记载可知,《戚少保年谱》并未把戚谏世系列述清楚,《戚氏族谱》上面讲述的更为详实。戚景通生父为戚宁,后戚宣(泉)无子嗣承继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戚景通过继给戚宣(泉)。戚谏生有四子,长子戚泉,次子戚宁,三子四子外迁。

三世戚景通。《戚少保年谱》记载:“大父颀美,长干修髯。伯宣既卒,当世其官,遂以侄承伯职。”《戚氏族谱》记载:“戚士敬,字处恭,号景通。妻张、王、李、刘氏,有三子。历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运粮把总、都指挥等职务。长子戚仲有,有三子;次子戚仲容,有二子,长子、次子外迁。”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出,戚宣作为戚谏长子,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但是戚宣无子嗣继承世职,只能由其侄子继承,继承其职务的正是戚景通。戚宣(泉)与戚景通之间由原来的伯侄关系上升为宗法上的父子关系,戚宁与戚景通之间由原来宗法和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下降为仅存的血缘父子关系,这种转变在传统封建伦理观念盛行的明代,对个人乃至后人的血亲认同是有重要影响的。

在此,戚景通与戚泉的宗法关系,年左右东平《戚泉墓志铭》的出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问题。《戚泉墓志铭》中前段记载:大元东平府须城县西登乡北冯困山村籍贯,居守稼穑人也。孔子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云:棺椁衣衾之美,故以安葬之。

中间:讳泉娶妻董氏,四女,大姐故,二姐、三姐、四姐。一子讳处恭,娶妻李氏,胡氏,有五女。有二子,长佛男,次道童。落款:己巳年己巳月辛卯日立。

从以上墓志铭中可以看出,戚景通(处恭)已经是戚泉之子。另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以便读者能够对《戚泉墓志铭》有准确的理解。第一个问题先确定一下己巳年,明代己巳年有三个分别为年、年、年、年、年,很显然只有年(正德四年)最合适;第二个问题,根据墓志铭上记载,戚景通显然是过继给其伯父戚泉。墓志铭上戚处恭名下有二子名佛男、道童,这两个名字应是预想出来的名字。这里涉及到一个古代习俗,当家族建墓时,尚无男儿,可以“预立”,即提前在墓碑上刻上男儿名字,以呈孝道。戚泉在老而无子的情况下才过继戚景通,并且让其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官职。戚泉逝世的时侯,戚景通(—年)时年36岁,但是戚景通并未生育男儿。以上从第一代戚祥于年战死云南开始计算,到第六代戚景通年去世结束,共计年间,共计五代人,符合人类繁衍规律。

四世戚继光。《族谱》记载:“继光,字元敬,妻赵王氏,敕封指挥,官都督,诏谥武毅,历任明宗、世宗、穆总三皇帝平定倭寇及到蓟门练兵,成绩极好,又作兵书,书成名曰《纪效新书》。墓在困山前,坟前有碑。”东平困山目前存在实物、遗迹、口述史料,相互印证戚继光墓在困山前,在后文中再逐一叙述。

祖籍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指的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通常指祖父的籍贯地。东平戚氏家族从年(元代至元三年)从济州任城迁入东平居住,到戚谏时期方列为东平戚氏始祖,从戚谏、戚宣、戚景通三代之内都有详实的证据证明,东平为戚继光的祖籍,而蓬莱只是戚斌以后世代为官之地,只能称客籍或者卫籍。

三、戚继光祖籍东平采访录

采访录一

尹承乾(单位及职务:原莱芜市史志办原主任采访地点:莱芜市政协办公楼)

年,泰安市委、市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我被分配到戴庙乡。在期间工作到村里去,到戚垓村的时候,突然发现《戚氏家谱》,因为戚继光是抗倭名将,所以对这资料非常感兴趣。正好这期间又到昆山这一带去做调查,群众说这里有戚继光的墓,正好和资料印证起来,一晃20年多去了。正好最近,山东省编区域文化通览,李伯齐教授作为省特邀编审,分工聊城、泰安、莱芜三卷的编审,在探讨过程中,我就戚继光家谱和李教授说了,李教授很感兴趣。后来,李教授和东平的领导,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资料是没有问题的,有家谱,东平还有戚姓命名的村庄,而且还有后裔在这里,而且又发现了他老爷爷的墓地,有资料,另外,民间还有这方面的传说,同时,梁山、济宁等地也有这方面的传说,目前从证据链上来说,比较充分。

采访录二

姜广智(单位及职务:东平县史志办原主任采访地点:东平街道罗贯中纪念馆)

我作为东平县政协戚继光故里调查组成员,近三年来,走访了上百位戚氏祖人,查到了七八部戚家老祖谱,并实地考察了戚继光及祖辈们活动过的地方,包括安徽定远,山东烟台蓬莱和济宁鲁桥等地,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与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认为,戚继光出生在鲁桥,但接着就沿京杭大运河回到位于东平困山的老宅戚家楼,戚继光的居民户籍在东平不在鲁桥。实际上,微山县志也一直未将戚继光作为当地名人收录。

戚继光六世祖戚祥,元未时曾在定远县居住过,但那里仅是其祖居地之一。

蓬莱曾为戚氏六代的世袭官地,但不是封地,不是其籍贯,因为明代的户籍分为*籍、民籍和工匠籍,*人的户籍在*部,并不在地方,如同现在当兵和在外地工作一样。

从戚继光的曾祖父起就世居在东平,戚继光本人病死后他祖辈们也都葬在了东平银山镇的困山前金山后,所以说,东平才是戚继光故里。

采访录三

李学平(籍贯:东平县银山镇昆山村采访地点:银山镇昆山村)

这里有一个墓,(当时)有一米半高,墓前有一个碑,高有半米高。年,我在梁山上学,讲历史讲到民族英雄戚继光,我到星期天专门到墓前看了看。到了年,运河堤上装石头,把碑拉走了。到了年文化大革命,造反派把它(墓)破了,当时下去把墓打开,被子还有哩!一打开见风就烂了,把棺木抬上来,大队打机井用了。(墓地)成了栓牛场了,戚家有南林、北林,占地都是80亩,戚家有戚楼的后人来烧纸,他们年年都来烧纸。西边有戚家堂楼,我小时,在墙头上爬着玩,俺爷爷就给我说:这里是戚家的楼、戚继光就在这楼上死的。戚家南林有林门,原来拉大车就在林门下走,到了年,这里建扬水站给撤了。南林往北就是戚家洼,目前俺村里没有姓戚的,但是戚家林(墓地)在俺这里。

采访录四

戚佃良(籍贯:梁山县大路口乡西戚村,采访地点:梁山县大路口乡西戚村)

据老人说这里有三个坟,老家都是昆山的。其中就有戚珍妻乜氏,坟当时在抗回沟路南,这里是老林。我当记得很清楚,从义学碑到坟的距离为四十多米,我的爷爷戚广权曾带我这个沟里游过泳。

采访录五

张德柱(籍贯:东平县银山镇昆山村采访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研究成果戚继光祖籍锁定东平东平县广